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政府應在土地問題扮演主導角色

2018-09-06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組織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土地問題向來是香港發展重要因素,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時已指出,本港房屋問題嚴峻,增加土地供應,是特區政府首要之事。林鄭上任不久即設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為土地問題廣泛諮詢各界意見。

總體而言,土地供應短缺是社會普遍認同的現狀,但如何有效規劃,切實增加土地供應,仍未達成共識。香港並非沒有土地,但如何就土地供應問題凝聚共識、在眾多發展方案中推出短中長期兼顧並行的方案,是特區政府的重要工作。

土地房屋問題不可再拖

當前收集的各項意見中,大部分人士認為發展棕地及填海造地是較為可行的選項。根據《香港2030+》研究估計,香港直至2046年的30年間總房屋需求約為100萬個單位。地區土地供應日漸緊張,各項土地供應方案討論的多,確定落實的少,尤其在公營房屋上面更是如此。根據預算,未來10年本港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其中28萬為公營房屋單位,佔當中6成;18萬為私營房屋單位,佔4成。

目前香港土地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而各項土地供應方案各有其優缺點。如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可利用發展商專長,增加資助房屋供應,但可能引起「官商勾結」的疑慮;使用空置土地要考慮周邊土地類型,如夾雜在村屋、棕地、私人農地,則不適合發展;棕地分佈較為零散,在收購、規劃、開發有諸多局限;填海能創造大片土地,綜合規劃有較大彈性,但容易引起環保爭議及需大量投資,發展需時長久;發展新市鎮在經濟、需時及尋求各方共識上都有較大難度。因此,無論選取哪個方案,都需要跨越眾多難關。

政府發揮主導克服困難

正因如此,在衡量各項方案時,一方面要衡量利弊、適當篩選,另一方面更需要政府發揮主導功能,大力推動選取的方案。

可以預見,政府在選定方案時必然遇到不小阻力。但正因為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未能迎難而上,土地問題一屆拖一屆,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承受苦果的是香港市民。例如填海造地是大多數人贊成的方案,但不代表執行的過程不會遇到難題,政府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更高的手腕,在解決土地供應問題上有所進展,只要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方案,政府應以發展的眼光去檢視、克服面對的難題,大膽推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進入最後時刻,社會各界應積極表達支持填海造地、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等具潛力的方案,全力支持政府制定的土地發展規劃,為港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安居樂業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政府在土地發展及房屋問題積極主動扮演主導角色,才能掃清障礙、推動香港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