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虹 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 香港青賢智匯主席 明匯智庫研究主任
明匯智庫與香港廣東青年總會於去年11月共同發佈了「香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指數2017」。是次調查發現,在香港的受訪青年沒有聽過大灣區的有55.2%﹔在粵的香港青年中,沒有聽過大灣區的有59.7%。總的來看,半數以上的香港青年不清楚中央政府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當被問及會否考慮長遠到廣東省發展的時候,被訪者均表示現階段計劃仍在籌備之中,他們認為大灣區能提供哪方面發展空間,以及香港和內地政府可以給民間機構提供哪些支援,尚是未知之數,所以暫時未能認真規劃是否會到大灣區發展。其實,不論是在港或在粵的香港青年,均認為廣東省能提供比香港更多的創業空間,但同時不認可廣東省的就業機會比香港好。
據調查顯示,在就學、就業、創業等方面,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兩地文化價值觀大不同
一、兩地青年使用互聯網及社交平台等的文化不同。如香港用臉書、內地用微信等,港青到內地需重新學習一套新的文化。又例如微信支付問題,很多港青尚未曾體驗過微信支付,而部分港青則對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感擔憂,不願使用支付寶、微信等。這些問題都成為港青難以順暢地融入內地文化的障礙之一。
二、兩地薪酬、福利、保障大不同。目前內地的工資還沒有香港高,這是未能吸引港青到內地就業的最直接及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內地法律法規還是把香港青年當作境外人士,香港人沒能享受到內地居民享受的同等福利(當時「居住證」還未推出)。另外,內地稅務成本較高是其中一個顧慮。香港青年在內地工作還有保險醫療等問題,在內地完全不清楚這些福利及保障制度,內地公司也不大清楚聘用香港員工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三、對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資訊了解不足。內地各種各樣的政策、資助、補貼,種類繁多,但香港青年並不清楚獲取途徑,內地政府網站資料太龐雜,難以抽取重要而有用的資料及資訊,亦不大清楚該向哪個部門及相關人士查詢。
冀內地優惠政策更多元
四、政策支援有待更多元化。香港居民在內地註冊公司手續複雜、繁瑣。目前,港澳居民在政府部門、銀行、新聞廣播等共26個行業受到從業限制,港澳與內地對人才資格認證體系不同且互不相通,導致部分專業人才在香港獲得的資格得不到內地認可而無法執業。內地的優惠政策側重於創新科技上,而類似設計文創等,則沒有太多支持,有港青表示希望優惠政策可以更加多元化。
五、香港青年自身能力不足。雖然香港成立了創新科技局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但在這方面的發展已經較內地落後了很多。香港過去太依賴金融及商貿的發展,導致香港本地青年普遍缺乏高端技術及創新思維,自身的能力不足導致競爭力不足,這也是問題所在。
針對以上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舉措,切實解決港澳居民融入國家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這些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筆者特別想指出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目前社會各界甚至政府的論述,都是從較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大灣區對香港的機遇,很少從青少年的角度及青年切身的需要出發,向青年說清楚參與大灣區對自身發展到底有多重要。稍後文章將會探討大灣區對青年有多重要,及如何借助大灣區規劃解決香港青年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