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美軍南海「自由橫行」的背後動機

2018-10-06

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2018年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軍170艦迅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但在美軍眼裡,這艘中國軍艦是以「侵略性」動作靠近美軍艦,迫使美軍艦採取動作避免碰撞。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蒂姆·戈爾曼表示,一艘中國驅逐艦以「不安全、不專業的動作」靠近美軍「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在美軍艦被迫採取動作避免碰撞之前,兩艘軍艦一度只相距41米。

美國霸權「靠海而生」

對這次無理行為,美軍的回應依舊是「自由航行」。此外,美國空軍的B-52戰略轟炸機近期已經多次飛臨南海領空,並美其名曰「自由飛行」。但無論是「自由航行」還是「自由飛行」,其本質都是「要對中國實現抵近偵察,並防止中國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美國對海洋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癡迷的境界,因為美國的發展要「靠海而生」,同時美國的全球霸權依舊要「靠海而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對海洋的渴求是兩點,「自由」和「中立」,因為只有實現了海洋的「航行自由」,美國才能堂而皇之地實現全球貿易,也只有實現了「中立」的政策,才能與交戰多方國家做生意來大發戰爭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不是德國不開眼,妨礙了美國的這兩項權利,美國是不會最終捲入這場戰爭。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極端粗暴行徑再次讓美國在全球的「自由航行權」遭到挑戰,美國再次被拉入到了這場戰爭中。但一切變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強調的不僅再是「自由」和「中立」,還有「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美國海軍力量空前強大,各類型航空母艦多達120多艘,軍事基地遍及全球。隨着「冷戰」的開始,美國對海洋的軍事利益訴求就更加多元化,尤其是美軍宣佈要控制全球16條黃金水道就成為美蘇海洋爭霸的重要體現。

如果縱觀全球戰略佈局,美國認為,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覆蓋,地球上8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區,全球貿易的90%要通過海洋運輸完成,因此,無論如何也要維持在全球水道上的控制權,而美國海軍的使命就是要維持、訓練並裝備一支「召之能戰、戰則必勝」的強大海軍力量用以維持霸權,維護美國的所謂「海洋自由」。如此一來,美國維持海洋霸權的借口就變身為冠冕堂皇的「防止其他沿岸國家對海洋的過度開發」。這種借口也成為美國在各類國際海洋會議維護其自身利益,但損害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重要體現。

國家安全不容妥協

比如,美國認為領海寬度應以3海里為宜,並且進入它國領海可以不予通報的「無害通過」;美國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也頗有微辭,認為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海洋利益,導致其他國家的「過度開發」。對中國南海問題,美國罔顧歷史地認為中國有「過度開發」嫌疑,會危及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霸權利益。

如今,美國以武力相威脅的手段同樣落在了中國南海區域,意圖逼迫中國放棄對海洋的「過度開發」,來滿足美國在中國海附近的海洋霸權訴求。從1991年開始至今,美國幾乎每一年都會針對中國宣示其在南海的存在,尤其是2000年後更是變本加厲,南海撞機事件、「無瑕」號事件等等都是美國挑戰中國的具體表現。

中國在這個問題不會妥協,也沒有妥協的餘地,畢竟涉及到國家安全和軍事安全。但也要深刻認識到一點,那就是美軍會不斷加大挑釁力度,包括慫恿盟國和沿岸國一起來挑釁中國,許以共同利益來集體逼迫中國就範。

中國該怎麼辦?強化軍事能力和軍事鬥爭準備,同時要製造更多美軍所說的「不安全區」,包括在中國的領海、毗鄰區等,一旦美軍可以安全地在中國這些敏感海域「自由橫行」,那中國就會面臨不安全的境遇。因此,在中國領海等核心區域就是要建立更多的美國「紅線區」,一旦挑戰這些底線,解放軍必然給予反擊,也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維護國家尊嚴和國家利益,這一點不容置疑,也絕不能動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