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登高食菊度重陽

2018-10-16

戴永夏

中秋剛過,重陽又到。如果說中秋是一個團圓節的話,那麼重陽就是個健康節。它的許多習俗,都與健康有關。

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又稱「重九節」「登高節」,其節俗主要有登高、佩茱萸和食菊。這些習俗的由來,古人曾歸之於神話故事。據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重陽登高》記載: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學習道術。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有大災,你趕快叫家人縫製紅色布袋,裝上茱萸,綁在手臂上,並登山飲菊花酒,以求免除災禍。桓景聽後立即照辦,九月九日這天全家登山,果然平安無事。晚上回到家中,卻見雞犬牛羊都暴死在庭院中。此後,每到九月九日,人們便將這些活動延續下來,以求免禍消災。

限於古人的認知,最初重陽節俗多與迷信有關。然而透過這些迷信的外衣,我們會發現,重陽節的每項節俗活動,都有益於除病強身,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登高。這一習俗,在漢代就已經流行。據中國最早的古都志《長安志》介紹,漢代京都長安郊外有一座高台,每到重陽節這天,京內士庶便紛紛登上這高台,極目遠望,遊玩賞景。至唐代,人們登高的地方又改在長安東南的樂遊原。這裡地勢高平寬敞,視野開闊。九月九日,京城長安的男女老少都來此登高賞景和祓禊祭祀。

此後,重陽登高的地點更加廣泛,可以到郊外登山,也可以在城內爬樓登塔。如明代皇帝與皇親們重陽登高的地方有御苑的萬歲山、兔兒山和旋磨台,清代皇帝有時在禁苑登高,有時去香山登高,有時還會策馬攀登塞外諸山......不管在哪裡登高,都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健身運動。因為重陽節前後秋高氣爽,秋色宜人。此時登高遠望,能使心胸開闊,心情舒暢。而登高攀爬又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能使肌體得到鍛煉,對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等都大有裨益。

插茱萸也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屬茴香科落葉小喬木,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香氣濃郁,有驅蟲除濕、逐風邪、治寒熱、消積食、利五臟等功效。每年重陽佳節,民間流行採摘茱萸插在頭上或佩戴在身上,認為可驅邪治病,抵禦初寒,故又稱茱萸為「辟邪翁」。這種佩插茱萸的風俗,在晉代就已經流行。晉代人周處在《風土記》中寫道:「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惡氣而禦初寒。」到了唐代,此俗更盛。人們插茱萸除用於驅邪治病、增進健康外,又增加了寄託離情、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等含義。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描寫了唐代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詩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名句,千古流傳,幾乎成了重陽節的代名詞,故重陽節又稱「茱萸節」。

除了以上兩種習俗,重陽節更為重要也更為豐富的習俗是食菊。

獨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那裡有茪ㄕP尋常的文化意義。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壽客」、「不老草」。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將菊花列為「上品」,說它「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勞,延年。」因此,古人重陽食菊,對健身是很有益處的。而食菊的方式,主要有飲菊花酒、食菊花糕等。

菊花酒是菊花雜和黍米釀成,味道香美醇厚,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重陽節飲菊花酒,始於漢魏,盛於唐宋,延及明清,都深為人們所喜愛。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華酒,令人長壽。菊華(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花)酒。」 晉人王韶之的《太清記》上也說:「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脂(泡酒),久服之令人不老。」說飲菊花酒能使人長生不老,未免有些誇大。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功效,所以明代醫藥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消百病」的療效,其保健作用,十分明顯。

菊花糕是重陽糕的一種,係用菊花跟麵粉拌合蒸製的糕點。而重陽節食重陽糕,也是重要的節俗。此俗始於魏晉,最早有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之意,之後才有了登高食糕、取其「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唐宋時吃重陽糕的習俗更加盛行。據記載,唐代女皇武則天曾命宮女採集百花和米搗碎,蒸製花糕,重陽節賞賜給眾臣享用。宋代的重陽糕更為講究。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曾這樣記載京城臨安(杭州)的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而有的重陽糕,就是單一的菊花糕。如宋人周密在《乾淳歲時記》中記載說:「都人是日飲新酒,泛黃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麵雜物為之。」到了明清,重陽糕簡單了許多,只是普通麥麵做餅,點綴棗栗,稱之「花糕」。而在濟南等地,重陽節只食菊花糕。而人們食糕的目的,也淡化了象徵意義,而更重實際功用,那就是食菊花糕有益健康。

另外,重陽節還有喝菊花茶、睡菊花枕等習俗。過去民間有重陽節採集菊花做「菊枕」之俗,據說枕這樣的枕頭有去頭風、明眼目等功效。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素有「收菊作枕」的習慣,他在《劍南詩稿》中寫道:「余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采菊縫枕囊,餘香滿室生。」他的《偶復采菊縫枕囊淒然有感》詩亦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晚年時,陸游又寫了一首《老態》詩,詩中曰:「頭風便菊陣,足痺倚藜床。」陸游的這些詩句,進一步彰顯了菊花的健身療疾功效。

民俗是古人生活的縮影,有一些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比如,重陽佳日,攜好友三五,登高望遠,觀景攬勝,詩酒唱酬......不也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賞心樂事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