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香港熟悉的第12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11月4日落下帷幕,次日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在上海開幕。這猶如雙龍出海,見證着中國經濟「大海」波瀾壯闊,生生不息。
習主席演講大長中華兒女志氣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上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習主席的話,擲地有聲,何等氣派,大長了中華兒女的志氣。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中國承受巨大外部壓力。中國前進道路所遇到的困難,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然而,「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廣交會的出現,就是因為美國聯合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為了打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匯,中國政府於1957年4月在廣州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首屆廣交會只有13家外貿專業總公司組團參展。改革開放後的1978年,廣交會到會採購商共17,547人,來自98個國家和地區,而2018年第124屆廣交會採購商到會189,812人,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經過61年的發展,「廣交會」已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稱為「中國第一展會」。
進博會宣示中國主動開放市場
今天,美國再次發難,發起貿易戰。中國首屆進博會開幕,展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以及支持全球化的願景,和廣交會衝破封鎖,有異曲同工之妙。進博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中國着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進博會的舉辦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標誌着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進博會是中國更加主動的、高層次、高規格的開放。尤其在個別國家掀起反全球化逆流之際,中國的進博會更賦予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全球貿易自由的深遠意義。
有西方評論員認為,中國以進博會擴大進口,以及今年實現的負面清單縮減、三次降低商品關稅等舉措,都是在美方巨大壓力下的「妥協」結果。 但事實是,進博會的提議早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前,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首次宣佈中國將舉辦進博會的消息。一年多來關於進博會的定位,一直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中國的進一步開放,是根據中國的國情有步驟、有節奏推進的。中國按自己的時間表行事,這也正是中國「大海」之大、有實力的表現。
中國以更大的開放來應對美國的「閉關」,出乎國際社會的預料。特朗普在他的網文也表示,支持美國商人參加進博會,中美經濟交融,特朗普的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勢必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現在特朗普口頭似乎仍硬,實際是急着找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