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小查詩人走了!

2018-11-12

潘國森

小查詩人走了!

海寧查良鏞先生(一九二四至二零一八年),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小說家,以筆名金庸發表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這些傑作在過去超逾一甲子的漫長歲月之中,風行全球有人能閱讀中文的地方,讀者數以億計,老幼咸宜、雅俗共賞。

小查詩人四字,是我近年用作稱呼查良鏞先生的新詞,此番新意是受了吳宏一教授啟發。吳老師曾撰論文,澄清了金庸被指於詩詞一道不合格的誤解。

事緣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度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家梁羽生,曾以佟碩之筆名發表《金庸梁羽生合論》一文,批評當時金庸在自己小說寫的詩詞對聯不合格律。到得七十年代金庸陸續發表了新一版的《金庸作品集》(我稱之為「修訂二版」),金庸已經用《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倚天屠龍記》和《天龍八部》的自撰新回目對聯詩詞,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詩人。為此,我改稱金庸為「小查詩人」,以別於清初的「老查」查慎行,作為回應社會上流播對小查詩人不公允的評價,為他平反一下。吳老師是個溫柔敦厚學者,研究成果發表了就算,潘國森大書特書,實無搶功之意。

我與查良鏞先生並無深交。

初讀金庸小說在四十多年前;初次發表金庸小說研究專著在三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拜候,單獨會面就只此一回,後來還見過好幾次,此外並無詳談。所有交集如此而已。

查先生與我,可以分為三重關係。

第一是小說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我還不能算是第一等狂熱的讀者,十五部小說我從頭到尾看的每一部不過數遍,跟許多讀上一二十回的老讀者比較,還真算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金庸小說還算讀得比較熟,後期則較多挑選部分章節段落重溫。

第二是國文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我們差不多所有讀者都可以說曾經是小查詩人在中國文史這個大範疇的後輩學生,少數例外就可能只有個別初讀金庸小說時已經是學問大成的名家。但是就算學養深湛的讀書人、文史工作者都可以從金庸小說中吸取文化養分。

第三是文學作家與文學批評人的關係。論已發表單行本專著數量多寡而言,要數陳墨先生第一,潘國森第二。

這三重關係,只涉及「寫小說的金庸」,對於「拍電影的金庸」、「辦報的金庸」、「經商的金庸」和「論政從政的金庸」等等,潘國森都沒有故事可講。

小查詩人活過九旬以外,我們廣府人視其離去為笑喪,況且生老病死本為人生必有經歷,實在不用悲傷。傳統術數評價人一生的福祉,離不開妻、財、子、祿、壽五大範疇。當中祿要解釋一下,漢字常有一詞多義,既有了財,那麼祿字在此只能理解為爵祿官祿,古代讀書人如果當不了官而只享文名,算是清貴。這個祿又包含了名譽在內。回顧小查詩人一生,自是富貴雙全、名利兼收了。妻是說當事人的感情生活和婚姻生活,子則是與子女後代的關係,各種各樣的秘聞傳說多的是,小查詩人的壽,倒是可以再談談。看官且聽下回分解。(寫小說的金庸與我.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