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雙11」國際化破貿易保護迷障

2018-11-12

張敬偉

又到「雙11」,電商消費依然很火。「雙11」啟動85秒,阿里巴巴銷售額即已突破10億美元。去年「雙11」,該電商平台的總銷售額突破254億美元。阿里旗下天貓今年僅用1小時47分26秒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大關,比去年快了7個半小時。美國福布斯新聞網預測,「雙11」已經國際化,破紀錄勢在必然。美國商業內幕網則稱,中國一家電商平台就擁有超過75個國家的3,700多種進口商品。CNBC更直言,中國「雙11」比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路星期一」的銷售總額還高,更是把全球其他電商平台遠遠拋在身後。「雙11」作為國際化的電商消費象徵,其地位在全球已無可撼動。

由於內外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呈現放緩之勢,全球機構和分析家對今年「雙11」並不看好。路透社更援引暑期檔後電影票房連續3月下滑、9月份汽車銷售下降、茅台銷量下跌、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等證據,認為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雙11」,「中國消費動能的成色將面臨檢驗」。

外部因素對中國市場帶來了壓力,除了經濟放緩也造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節奏調整,但中國經濟依然維持6.5%左右的合理區間。在此情勢下,消費更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主要引擎。電商經濟更是消費主動能。今年「雙11」剛啟動即破紀錄的表現,不僅沒有降低中國消費動能「成色」,反而凸顯中國消費旺盛,且給中國消費升級提供了動力。更重要的是,「雙11」的國際化也給全球消費市場帶來了活力,提供了信心。也可以說,「雙11」為全球化的電商消費平台注入了中國活力,提供了中國經驗。相反,現實世界和虛擬空間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才是阻礙中國經濟發展、降低中國消費動能和讓全球市場陷入混亂和焦慮的元兇。

今年「雙11」,如果銷售額和消費品質「雙降」,影響的將不僅僅是中國消費動能的「成色」,也是全球消費市場的「晴雨表」。「雙11」不是中國的「光棍節」而是全球的消費狂歡。去年,「雙十一」出貨最多的是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商品。今年「雙11」,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都在趕場中國的電商消費狂歡。因此,「雙11」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從宏大的全球市場而言,中國經濟給全球經濟的貢獻率超過30%;從電商經濟言,中國「雙11」提振的是全球電商經濟。看衰和唱空中國消費動能,也是對全球經濟缺乏信心。

中國消費者對「雙11」越來越理性和冷靜,但「雙11」的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商業主體,不僅要趕「雙11」的電商經濟順風車,而且更看重14億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當然也要借力「雙11」電商狂歡,啟動和聯通全球電商經濟網絡,形成全球電商經濟利益共同體。

現實世界,全球化和貿易多邊主義遭遇困境,全球貿易結構面臨挑戰和抉擇。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體和第二大經濟體,自然是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度參與者和利益攸關者。在連橫合縱的激烈博弈和紛擾糾纏的利益困局中,中國「雙11」帶來的中國消費升級和全球電商盛宴,不僅可在互聯網電商平台上打造新型全球化,而且也有助於突破現實世界的貿易困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