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浸大擬首辦「生物農業」課

2018-11-15
■黃煥忠(中)、黃志光(右)和楊曉華介紹浸大全港首創「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本科課程。 浸大供圖■黃煥忠(中)、黃志光(右)和楊曉華介紹浸大全港首創「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本科課程。 浸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浸會大學將於2019至2020學年於理學士課程中新增「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主修,是全港首創兼唯一一個融合生物資源管理和農業科學的政府資助本科課程。課程現正等待大學正式審批,學額初步設為15個。

浸大生物系系主任兼該課程課程主任黃煥忠表示,由於特首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繼續推動「新農業政策」的措施,包括於明年開展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又建議促進漁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可持續農業能為香港帶來新經濟機遇,以支持經濟產業之多元化發展,而本港極需培訓相關的專才以執行政策。

同時,本港、大灣區,以至全球都對優質新鮮蔬果的需求持續上升,從事農業商貿、農業生產、農業技術和品種開發研究的人才需求殷切。

他介紹,新課程重點是培育學生的生物資源及農業科學必需及基礎知識和技術,例如農業科學基礎、自然資源基礎、土壤肥料學、植物病理、害蟲及雜草管理等,並會提供生物資源及農業相關的專業培訓,包括生物資源及農業科學實驗課,以及國際有機檢查員協會專業有機檢查員證書課程等。

為學生設本地或海外培訓

課程會為所有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例如於漁農署實驗農場接受農業技術訓練,以及在本地或海外實用技術培訓。

浸大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前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黃志光表示,隨着世界對新鮮、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增,現代農業發展趨向科學化、企業化和環保化,加上有機農業和優閒農業等發展,預計課程畢業生不愁出路。

在內地經營農場的浸大校友楊曉華認為,現時供港的農產品中,約一半是由港人投資的農場生產,香港畢業生佔有一定優勢,而隨着現代農業發展,新工種和機遇不斷出現,例如農業保險,從事農業相關行業可說前途無可限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