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全球觀察】美聯儲連續放鴿 送暖股市非意外

2018-12-04

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當前利率已接近中性,表明其貨幣政策立場可能已向鴿派轉變。同時,市場憧憬中美雙方領導人在剛過去周末G20峰會上會達成一個初步的貿易框架協議。市場預期改善推動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港股市場穩步上揚。回顧上周行情,恒生指數漲2.23%,收於26,507點,國企指數漲2.24%,收於10,622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863.4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上升,南向資金淨流出人民幣43億元。

行業板塊方面,上周所有板塊均收漲。其中,資訊科技業上漲4.88%,表現最好,主要是由於前期受美國科技股拖累跌幅較大,本周出現反彈;地產建築業和電訊業表現也好於大盤,分別上漲2.98%和2.62%。相對而言,消費品製造業上漲0.09%,表現最差,主要是由於醫藥股前期表現較好,出現回調,拖累消費品製造業整體表現;原材料業和防禦類的公用事業表現也差於大盤,僅上漲0.53%和0.83%。

放慢加息步伐延增長周期

上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午餐會上表示,當前利率略低於中性水平。而在此前10月的演講中,鮑威爾的表述則為「當前利率距離中性水平還有一段較長的路」,這意味着鮑威爾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已向鴿派轉變,未來美聯儲的加息步伐或將慢於市場預期。

鮑威爾強調,美聯儲沒有預設的貨幣政策路徑,美聯儲將根據未來經濟發展狀況和金融市場變化,來制定貨幣政策決策,以保障經濟穩定增長。筆者判斷,本次鮑威爾的貨幣政策立場向鴿派轉變,可能受到近期美股下跌,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施壓以及分裂國會或將導致未來積極財政政策難以繼續實施等多重因素影響。

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已步入擴張後期,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或將明顯放緩。截至2018年10月,本輪美國經濟增長已經長達111個月,是美國歷史上第二長的經濟增長周期,僅次於1991年至2001年的120個月。經濟周期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隨着貿易摩擦的政策成本加速顯現,第一輪減稅的刺激作用逐步消退,分裂國會加大特朗普政府施政阻力,疊加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已至後盤,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或將明顯放緩。

特朗普財策料受制眾議院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出爐,民主黨以較大優勢奪回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共和黨繼續保有參議院。眾議院在每年財政預算方面具有較大決定權,預計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可能加強財政約束。隨着美國前期財政刺激效果逐漸減弱,未來需要更大力度的減稅才能繼續支持美國經濟較快增長,但美國財政赤字率將明顯上升,財政進一步擴張空間有限。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受當前美國財政刺激計劃的影響,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率將從2017年的3.5%上升到2018年的4.4%和2019年的4.7%。因此,民主黨取得眾議院控制權,意味着特朗普政府餘下任期內的積極財政政策,比如第二輪稅改和大規模基建支出,將難以實施或受到較大限制。

上周公佈的美聯儲11月議息會議紀要也傳遞出鴿派基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認為,如果未來美國的就業市場和通脹數據符合或好於預期,那麼下一次加息可能很快到來。不過,與前幾次的會議紀要相比,本次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內部關注的重點方向已發生變化,由今年早些時候的對經濟可能過熱的擔憂,轉向可能導致經濟較增長低於預期的負面因素。

部分委員擔心,非金融企業部門的高債務水平會令經濟增長更容易受到信貸供應大幅減少的影響。同時,加徵關稅或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也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超過預期。本次會議紀要的最新措辭表述也表明,未來美聯儲的加息步伐或將有所放緩。筆者預計,美聯儲12月將再加息1次,2019年加息2次,2019年下半年本輪加息周期有望結束。

總體而言,筆者判斷,在當前港股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的背景下,如果未來內地重磅政策逐步發力,疊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釋放鴿派政策信號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暫時緩和,港股市場短期或將繼續反彈。■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