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內地香港市場合作進入新階段(二之一)

2018-12-04

李劍閣 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

25年前,第一支H股-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到今天,不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內地和香港在更深層面有形式更加多樣的合作。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港澳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時特別提到梁定邦、史美倫等香港人士對內地資本市場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1992年初,時任港交所主席李業廣率團到北京訪問。在拜訪朱鎔基副總理時,提出香港回歸後讓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設想。朱鎔基敏銳地看到這是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契機,當即給與積極回應。

朱鎔基推動H股南下上市

會見後,朱鎔基在上海金山石化廠廠長的信件上批示「建議讓金山石化這樣的企業通過規範化改制赴香港上市」。隨後中央成立「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指導小組」,挑選9家代表不同行業和省市的企業作為第一批上市試點企業,包括金山石化、青島啤酒等。

由於當時內地與香港的會計準則及公司法例方面相去甚遠,內地企業來港上市該遵循什麼標準成為不可迴避的核心問題。朱鎔基前瞻性地提出:「內地企業去港上市,必須按照國際規定,與其它企業看齊」。這有力地推動內地現代公司制度的建立。

H股的大膽設計,促進香港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繁榮,也推動中國內地會計準則、公司法、資產評估標準與國際接軌,內地資本市場和公司制度實現歷史性的跨越。90年代末到2005年,作為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措施之一,內地選擇53家優質國有企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2,931億港元,包括中石化、中國移動等。2005至2010年,四大國有銀行陸續在港上市,多次創出全球最大IPO紀錄。

在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中,多項改革都是起步於香港,有的甚至是專為香港量身定做。比如,2011年,為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解決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問題,率先在香港進行RQFII試點。

截至今天,有19個國家和地區納入RQFII試點範圍,香港仍然是額度最多、額度使用率最高的地區。2013年,允許港澳台居民投資A股市場,直到今年才擴展到在境內工作的外國人。

2014年推出的滬港通更是把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以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了兩地市場乃至監管的深度融合。2015年推出基金互認,對內地來說也是首次通過產品互認向內地投資者引入境外產品。2017年推出的債券通,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範例,以香港為中轉站把國際投資者引入內地。今年我們又開始進行H股全流通試點,對提升香港市場的深度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都有積極意義。

「內地元素」已成香港亮點

從香港市場角度看,「內地元素」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具有內地背景的上市公司,包括H股、紅籌股和民營企業,已經佔市值的68%,成交量佔79%。最近幾年香港都名列全球IPO融資量前茅,內地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同時,在香港發行的中資美元債存量,也就是點心債,已經佔點心債存量的73%,在港發行的海外人民幣債佔全部海外人民幣債的72%。

回望過去,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截至10月末,50隻內地基金和16隻香港基金通過基金互認進入對方市場;已經批准70家來自香港的機構QFII額度246億美元,83家機構RQFII額度3,176億元(人民幣,下同);滬深港通累計成交金額超過近14萬億元,互相持有市值均超過6,000億元;445個境外投資者經過債券通進入內地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日均交易額近40億元。同時,香港也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存款餘額超過6,000億元。■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