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港珠澳大橋締造香港青年新機遇

2018-12-08

李大壯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10月24日,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隧行車通道。大橋歷時九年興建,連通珠江東西兩岸,是中國近年其中一個亮麗而重要的民生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發揮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

橋通之日,不單香港及內地媒體廣泛報道,媒體譽之為「同心橋」、「自信橋」、「圓夢橋」、「復興橋」,我人在紐約也從《紐約時報》看到珠海口岸大樓舉行儀式的報道,顯示這條大橋不只是內地和港澳合作的成果,橋隧設計建造的先進技術水平,也引起國際上的重視,不愧為世紀級工程,令人讚嘆!

大橋帶領香港青年通向未來

大橋開通之後,早前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人流管制與交通混亂等初期運作出現的問題,一些「本土派」政客又乘機出來興風作浪搞事趕客,我認為這是相當不必要和不應該的。看到電視新聞其中一個訪問,有澳門旅客相當不滿投訴指,何必如此苛刻,澳門比香港更小,也不會這樣逐客驅趕香港人。

人流與交通問題,這些其實是初期運作必然出現的問題,也讓三地可以測試評估大橋帶來的各種問題,然後針對問題改善之,解決問題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香港的年輕人根本不必糾結於這些小問題,而應把眼光放得更大更遠,看清大橋帶來的機遇和未來,這才是重點。

港珠澳大橋貫通三地,將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這新的「三通」最直接的影響是把三地經濟市場整合於一起,再而擴大至整個珠江西部,融合成為一個大市場。這條大橋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不單是地理上通向某一個地方,而是通向未來的一條大橋。

過去40年,國家改革開放發展,粵港澳一直是最大的受惠區,然而多年來珠江西部的發展則一直落後於東部地區,但隨荋銡]澳大橋的貫通,港澳與珠三角地區正式納入一小時的生活和經濟圈之中,我非常有信心,將來珠西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東部,開啟一個全新珠西經濟新局面。這一點使我回憶起四十年前,剛改革開放的東部地區,當時這一帶人均年收入不過一百美元,四十年後,經濟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東莞是世界工廠,深圳已成為創新科技基地。

四十年珠東,四十年珠西,我形容港珠澳大橋將帶來的是一次「機會再生」,就像四十年前有勇氣闖進深圳東莞那樣,一定充滿機遇。今天的珠江西部其實比四十年前的東部更成熟,更容易開發,起碼今天這裡的人均年收入平均都有一萬多元,這表示該區已有一定的消費力,不是一窮二白需要開荒之地。

大橋開啟珠西經濟新局面

港珠澳大橋,將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澳門,以至陽江、茂名、湛江等一線的珠江西岸地區整合起來,變成一個全新的大市場,等於是香港人的機會又一個延伸。機遇當前,我們的年輕人需要鼓起勇氣接受挑戰。.

大橋開通初期出現的這些人流與交通問題,從正面角度看,正正反映市場潛力的湧現。人流增加意味餐廳、商店等消費場所的生意增加,這代表就業機會也將增加;交通超出負荷,意味司機職位需求也會更多;人流多、生意增加、市場擴大投資機會更多,發展的機會也自然更多,這是簡單道理。

我希望香港的年輕人,好好使用大橋,借此機會到內地多走幾趟,實地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情況,不要被狹隘的本土思想坐困東涌愁城,未來的新機遇新局面,不會因幾個人或一些團體幾句口號而改變。年輕人,放眼珠三角大灣區,為尋找理想而打拚,借港珠澳大橋這條新大動脈,通往內地通往未來,發揮所長、展露香港人應有的本領和願拚的精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