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滬港融慧】關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2018-12-18

閻峰 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汽車行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製造業,最近以來處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中。目前傳統汽車出現了近二十年來罕見的增長乏力局面,而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也面臨着高速增長之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結合汽車行業當前的情況,為促進國家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提出如下建議:一、 以精準支持具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整車企業作為支持新能源產業工作的重要抓手。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支持新能源產業的核心工作,更是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的着力點。具體來說,建議:

1、針對具有核心技術的整車企業進行精準支持。國家原有的依據整車長度進行補貼,以及後來出台的依據電池能量密度進行補貼的政策,無法衡量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能力和實際能效比,不能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對行業發展方向極為不利。因此,建議摒棄現有政策,立即實施改革,改為針對新能源汽車企業擁有的核心三電專利數量、衡量整車單位質量的每公里電耗等核心性能指標,設計新能源的精準扶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創新。

2、把新能源乘用車的選擇權交給最終消費者。現有新能源乘用車目錄管理採取了行政主導模式,難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消費者選擇、價值發現和需求引導作用,不能提高消費者剩餘。為此,建議重視市場的力量和作用,取消各地的新能源汽車小目錄,把小目錄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權力交還給市場和消費者;建議向最終消費者提供基於新能源汽車型號和編號信息的專用智能電卡,每年直接給電卡補貼一定額度的費用,從而做到精準補貼,定向使用,促使消費者選用壽命更長、可靠性更高的新能源汽車,使質優價適的新能源車企受益。

3、應加快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發放速度,減輕新能源車沉重的資金壓力。目前新能源車企的補貼資金基本在12-18個月才能發放到位,週期過長,不利於企業縮短現金週期、加快生產、充分釋放產能。在今年宏觀經濟形勢明顯下行,各企業流動資金緊張,中小企業資金尤其困難的情況下,建議加快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發放速度,減輕新能源車沉重的資金壓力,為企業擴大生產和銷售、行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增長創造條件。

二、 建議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給予更多傾斜支持。從技術路線、發展階段、產業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空間來看,鋰離子純電動的技術不適合我國目前需要。單純依靠鋰離子純電動的技術路線並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全面替代傳統油車的長期發展戰略,特別是中遠距離以及重載運輸的情況下,電池系統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將是實現突破的關鍵。因此,氫-電混合將是最為適合的技術路線,必將在替代燃油汽車的細分市場戰略中發揮主力作用。

建議國家在認真研究基礎上,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向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傾斜,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造車新勢力中,目前只有長江汽車一家明確把氫電增程作為核心的技術路線,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對其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三、 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初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中國一路領跑。但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尚短,還需要社會各界和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共同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處於發展初期,特別是2018年-2020年整個產業進入整合淘汰期。今年7月以來,新興的新能源車企面臨的創業與輿情環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複雜、更敏感。新媒體、網絡媒體對新興的造車新勢力,出現了很多不理性、不寬容、片面、偏頗的聲音,對企業發展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

建議引導相關媒體,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處於發展初期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採取理解、包容的態度,愛護、支持、推動新技術、新經濟的發展,多傳播新能源車企的好聲音、好故事、好新聞,為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和氛圍,共克時艱,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度過難關、健康發展、佔領全球技術高地打好基礎。■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