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藉着和女兒結伴台灣自由行,請她擔當「領隊」的角色,除了購買機票外,一切行程包括住宿、交通、吃喝玩樂等由她一手包辦。對於這個新手「領隊」來說,辦得可算有板有眼,過程中見證了她如何實踐運算思維,處理整個大項目。
運算思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是家長和孩子也應掌握的技能,除了用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更有助學習。
運算思維結合四大步驟,包括拆解問題:將一個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多個可以處理的小項目,繼而了解、處理及跟進;識別模式:找尋問題中相似之處;提取重點:專注於重要的訊息,撇除無關重要的細節;設計演算法:發掘解決問題的步驟及規則。
學校課程一般以編程作為訓練運算思維的起步點,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又可否以非電腦的方法去鍛煉孩子這四項技能呢?在此分享一些小活動以供家長參考:
首先訓練如何拆解問題,家長可透過設計不同任務讓孩子完成,例如編排旅行的行程、舉行生日會等。由於過程牽涉很多複雜的步驟及工作,家長可從旁與孩子分析大任務中包含了什麼小項目,尋找最佳的處理方法,一步一步完成整個大項目。
識別模式方面,家長可藉着不同活動鍛煉孩子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如在行山時讓他們找出樹木的共通點,包括有樹幹、根、樹枝等,從而加強他們的觀察力,使他們懂得辨別不同的規律。
提取重點這個步驟則可以在閱讀中實踐,例如讓他們看完一本書後,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及重要情節,也可以在觀賞電影後,一同討論戲中帶出的訊息及特別的片段。
最後是演算法設計。家長可在上學期間,啟發孩子思考由起床到回校中,需要的每一步驟,而當中每個步驟對最後的結果有什麼影響,讓他們明白每一步驟的關係及重要性。
運算思維不但可以應用在解難中,亦有助孩子學習。例如拆解語文篇章,便可運用問題拆解和提取重點;分析經濟亦可用上模式識別,推測未來發展狀況等。孩子需要運算思維,家長也需要,不妨從日常生活的小環節中,和孩子一起切磋,成為運算思維家。■香港教育城高級發展經理洪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