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雄 群策學社主席
正值豬年,野豬為患問題再度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相關投訴個案由2011年的220多宗,暴增至2017年的730多宗,過去3年涉及野豬襲擊人類的個案,更急增6倍之多。事實上,市民主動餵飼是吸引野豬經常出沒覓食的主因。市民的行為會令野豬「食過返尋味」,誤以為有穩定的食物供應,而定時到民居附近「醫肚」。於非洲豬瘟及豬流感的陰霾下,接觸野豬而感染病菌風險備受關注。然而不少市民仍不時前往野豬出沒的熱點「打卡」;有時見到母野豬帶着可愛的小野豬覓食,出於憐惜之情或「貪得意」,更會主動餵飼,而忘記野豬帶來的禍害。曾經分別有市民被野豬咬傷而染上豬流感,以及曾觸摸野豬而感染可導致永久性失聰的豬鏈球菌,生命受威脅。
不單止香港,世界各地也深受野豬問題困擾。意大利羅馬野豬數目逾百萬,由於多年來無法解決大量家居垃圾,導致街道臭氣沖天,引來郊外的野豬覓食,市民被迫與野豬「共融」。而法國則因為早前比利時確認有野豬感染非洲豬瘟的病例,宣佈在邊界劃設「白色區域」,撲殺區域內所有野豬,防止非洲豬瘟入侵。丹麥亦在接壤德國邊境加設圍欄,防範野豬進入境內,傳播非洲豬瘟及影響當地豬肉出口。
政府可如何解決野豬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如下5方面着手。
1. 加強公眾宣傳及教育;2. 全面改善垃圾站設計;3. 善用科技;4. 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並加強執法;5. 積極控制繁殖速度。
社會上有聲音建議政府恢復自2017年起暫停的野豬狩獵行動。其實,市民與野豬本是共存於香港這片土地,以捕殺滅絕為解決方法,不但罔顧動物權益,而且殘忍不人道,相信市民難以接受。相反,政府應以大眾利益為依歸,組織跨部門小組,從速處理野豬問題,並以意大利野豬數目失控事件為借鑑,適當地將野豬數目控制至安全水平,免得為漁護署、食環署、紀律部隊及醫管局,添煩增亂。若然等到野豬問題嚴重惡化,或在非洲豬瘟及豬流感大規模爆發後,市民怨聲載道,港府才作出行動,那就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