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偉娜
央視一套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老中醫》,引發海內外觀眾極大興趣。該劇聚焦民國時的上海,演繹了「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懸壺濟世的大醫仁心和他針對當局「中醫廢止案」奮力抗爭捍衛國粹的義舉,令我扼腕動容。
「孟河醫派」是中華醫學界一個傳奇。因工作關係,筆者曾慕名前往孟河觀摩,受益匪淺。
孟河,瀕臨長江的一個小鎮,原屬江蘇武進縣,今屬常州市新北區。這裡是一千多年前南朝齊、梁兩代11位皇帝故鄉,故稱「齊梁故里」。孟河地靈人傑、古蹟繁多,現存26件珍貴陵墓石刻,2014年獲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孟河山川秀麗、民風淳厚,小黃山風光旖旎,民居古樸典雅,最耀眼者--這裡是我國著名中醫「孟河醫派」發祥地。「孟河醫派」形成於東漢,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創業於此;南宋醫學家許叔微撰有《本事方》等醫案名著;明代醫家王肯堂著《六科準繩》推崇「求醇疵互辨、宗學術規矩」理念;明末清初更有大批醫家聚集孟河,將「孟河醫派」推向鼎盛。棄官從醫的費尚有遷居孟河,開創醫館享譽一方,法徵麟、法公麟兩兄弟,以診治傷寒揚名江南。
乾隆年間沙曉峰、沙達周等在孟河開設中醫外科,名噪一時;清末民初,更湧現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孟河醫派」四大家,他們及子弟在上海、香港和美國等地開館行醫,懸壺濟世、名震天下。《老中醫》中翁泉海原形,就取材費、馬、巢、丁四大家。
在「孟河醫派」陳列館,筆者觀摩了「孟河醫派」前世今生和發展脈絡,那些塵封的歷史令我茅塞大開感慨繫之。還見不少中小學生結隊前來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還參觀了孟河中醫藥科普園,近距離了解孟河中醫藥養生產業,參觀了教研合一的江蘇省唯一鎮級中醫院--「孟河中醫醫院」,該院無論硬件軟件均屬一流。通過觀察,筆者對「孟河醫派」的歷史與未來有了深切的感受。
當年因為名醫雲集,百十戶人家的孟河小鎮竟有十幾家中藥舖。「孟河醫派」還擁有多位「御醫」,費伯雄曾兩次被召入宮,為道光皇帝和慈禧太后醫治「失音」和「肺癰」,獲得奇效。道光皇帝還親賜費伯雄「御聯」:「茪潀足K萬家生佛,婆心濟世一路福星」。當時清廷腐敗,中國積貧積弱,列強侵略日盛,中華醫學倍受摧殘,「孟河醫派」的長盛不衰,則起到激勵民心、鼓舞自強的鬥志,誠如丁甘仁在《診餘集》序中云:「吾吳醫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民間遂流傳「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民諺。民國時期隨茼霅楫F漸和中西方文化衝撞,中醫幾經起落幾番式微,1929年汪精衛當局更推出「廢止舊中醫案」,自然備受國民吐槽,「孟河醫派」更挺身而出,高舉文化自信旗幟,抵制這股挾洋自重、否定國粹的歪風,責無旁貸地弘揚中醫。
「孟河醫派」為新中國培育出大批中醫人才。解放後評選的90位「國醫大師」中,「孟河醫派」就佔了七位!首屆「國醫大師」陸廣莘(1927-2014),曾師承「孟河醫派」陸淵雷、章次公、徐衡之諸公,曾在中西醫機構臨床、科研和教學,他參悟中醫精髓、博採眾長,有「中醫界的哲學家」之譽。裘沛然(1913-2010)教授,從小學醫,後入孟河名醫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學院,跟隨孟河名醫實習,他對疑難雜症多有建樹,在傷寒溫病學融合、經絡研究、養生學說和中醫藥應用等方面卓有成就。朱良春(1917-2015)教授,曾拜師孟河太醫馬惠卿,深得名家真傳,後在上海中國醫學院深造,師從孟河名醫章次公。他擅長蟲類藥治療風濕骨病、腫瘤等疑難病症,是繼李時珍後系統論述和實踐蟲類藥物第一人,其《蟲類藥的應用》被中醫藥院校和臨床醫師奉為範本。
中醫理論家顏德馨(1920-2017)是上海顏氏中醫內科掌門人,他傳承「孟河醫派」之「脾統四臟」學說,首提「久病必有淤,怪病必有淤」觀點,創立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干祖望(1912-2015)教授是現代中醫耳鼻喉科創始人,他曾拜師孟河名醫鍾道生,盡得精髓。所著《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在業內大獲追捧。生於1920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顏正華,14歲學中醫,17歲得「孟河醫派」真傳,成為「孟河醫派」第四代傳人。他開創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科,主編新中國第一部《中藥學》,成就顯赫。今年87歲的鄒燕勤是女性國醫大師,其父鄒雲翔乃孟醫泰斗費伯雄嫡傳,她在中醫藥治療腎小球腎炎和腎功能衰竭成果卓著,獲「腎病宗師」之譽。
「孟河醫派」薪火相傳、方興未艾。目前全球擁有「孟河醫派」傳人1,300多位,全國各地有「孟河醫派」名醫600餘人,其中8位孟河醫家成為高層領導保健醫生,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陸淵雷、顏德馨等十幾位孟河名醫名列《中國醫學通史》,使「孟河醫派」青史留名。2000年至今,孟河先後舉辦多次「孟河醫派高層論壇」和「孟河醫派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醫學界反響強烈。「孟河醫派」尊崇的「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師古不泥,取長糾偏」和「衷中參西,中西匯通」等中醫理念,被醫學界奉為圭臬。值得一提者:「孟河醫派」名家享壽均在九旬以上!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為人民健康事業厥功至偉。2016年12月,國務院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將中醫藥升格為國家戰略,使中醫藥發展進入黃金期。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對中醫藥給予高度評價,還親自在國內外推廣中醫藥。現在國際社會對中醫藥也日趨歡迎,中醫藥已成為愈來愈多老外的首選。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與陳馮富珍在日內瓦出席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贈送針灸銅人儀式,那個渾身佈滿穴位的銅人雕塑引來全球的目光。針灸銅人是中國古賢發明的人體經絡針灸腧穴模型,對中醫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遙遠的江蘇孟河,一尊明代鑄製的針灸銅人也造福鄉梓,「孟河醫派」傳人們正在為弘揚國粹而聚精會神「望聞問切」,此乃他們印入血脈深以為傲的「中醫情結」!
如今,宜業宜居的孟河古鎮和「孟河醫派」正闊步邁向春色滿園的新時代!那天臨別,我在陳列館留言簿寫下四句觀感:「齊梁故里多名師,懸壺濟世播仁義。著書立說天行健,孟河醫派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