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輝
話說本港1841年開埠不久,渣甸洋行在東角(今銅鑼灣)購買大幅土地,在鵝頭山(後稱渣甸山)興建花園洋房,其中大班樓門口有巴洛克式石拱門,至1972年移走;渣甸大班將石拱門贈予馬會;其後開闢街道,當中不少以渣甸及其大班命名,比如說,怡和街(Yee Wo Street)、渣甸街(Jardine's Bazaar)、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敬誠街(Keswick Street)、伊榮街(Irving Street)、波斯富街(Percival Street)及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等。
港府1866年在京士頓街與告士打道之間設立香港造幣廠,因虧蝕而結業;渣甸遂購下地皮,在1878年開設糖廠,戰後停產,此即為糖街(Sugar Street)街名的由來;英商基利(Kyle)於1875年開設冰廠,後由渣甸收購,易名為香港製冰公司,至1918年,轉售給牛奶公司;置地在1972年吞併牛奶公司,就在翌年冰廠結束,拆卸重建為溫莎公爵大廈(今稱皇室大廈)與痗岸中腄C
怡和午炮所在地,為開埠初期拍得的首幅土地,1941年香港淪陷,大炮不知所終;和平之後,皇家海軍在海軍船塢起出一門大炮,送給渣甸洋行;初期彈藥不足,無法維持每日鳴炮,遂改為除夕鳴炮,1947年恢復午炮;怡東酒店附近一條街道就以大炮為名,此為景隆街(Cannon Street)。
英國卜內門(Brunner Mond)化工原料曾在百德新街設貨倉,1955年由富商張祝珊的兒子張玉麟購入,建成中產住宅區;張玉麟透過利銘澤認識精通日文的華商劉火炎,1960年將日本大丸百貨公司引入百德新街。
羅素街(Russell Street)以1880年本港庫務司(1881年兼任總登記官)、1888至1892年成為首席按察司James Russell命名;之前他曾任巡理府法官、消防隊助理總監、港督私人秘書及驗屍官等;1950年羅素街爆發警民衝突,警方以催淚彈鎮壓--1949年12月24日平安夜,香港電車只承認親台的「維多利亞城電車職工自由工會」,拒絕承認親共的工會,因而引發衝突;由外籍警官下令攻進電車廠,數十香港電車職員受重傷。
堅拿道東與堅拿道西為英文Canal譯音,運河以東叫堅拿道東,以西的叫堅拿道西;就在英國佔領港島早期,只有此河流入海中--此為黃泥涌從跑馬地流向維多利亞港,而黃泥涌流出維港的一段又長又窄,形如鵝頸,當時稱此段為「鵝澗」或「鵝頸」,而此橋則稱為「鵝頸橋」。
堅拿道天橋底陰暗,陽曆三月五、六或七日為驚蟄,廣東民間認為蛇蟲鼠蟻及小人出來活動,有祭白虎及打小人傳統;就在1850年代末期,第四任港督寶靈(John Bowring)遂決定將「鵝澗」擴建為寶靈頓運河,從而發展民居,「鵝頸橋」亦一度稱為寶靈城(Bowring Town);鵝頸涌及鵝頸橋發展約在1925年後,其時「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即指寶靈頓運河兩旁及利園山上的榕樹;在1922年,灣仔展開填海,至1929年工程完成,遂建成軒尼詩道,為疏通新填地區的地下渠道,遂將鵝澗覆蓋在地底,已再看不到鵝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