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波 正思香港顧問公司總裁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唐偉康公開批評香港治理近年「重『一國』輕『兩制』」,香港美國商會刊發公開聲明質疑保安局修訂《逃犯條例》,陳老太挾兩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訪美「討論」香港事宜......一時間,美國與香港關係驟然緊繃,美方修訂《香港政策法》之聲甚囂塵上。
在上一篇,筆者曾談到,《香港政策法》通過後,美國從1993年開始,加緊在香港回歸之前投射力量,完成英美之間的權力交接。
美每年撥款給香港人權監察
1993年,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按照《香港政策法》的要求,編制了首份《香港政策法年度報告》。從1995年開始,美國國務院連續13年均向國會提交《香港政策法年報》,除了個別年份,基本都在每年3月底、4月初公佈報告。直至香港回歸10周年(2007年)之後,美國國務院才從2008年開始停發這一年報。
《香港政策法》在文化和教育交流部分,規定香港於中國內地之外單獨執行「福布萊特學術交流計劃」(the Fulbright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福布萊特計劃」乃二戰之後美國頂尖的國際教育交流計劃,由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專責監督,並由全球50個雙邊負責機構、美國駐各地的大使館及合作組織負責管理。就在1993年,港美中心(Hong Kong-America Center)於香港中文大學正式設立,開始接手在港具體實施「福布萊特計劃」,其董事會成員即包括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公共事務部官員。
1995年,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首次合作推出「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連續25年一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目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2017年達到328億美元,美國商會是香港最大的外國商會。
香港被放在了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NED)的雷達上。美國前在台協會主席、現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在他那本研究香港問題的專著《在中國的陰影下》中,曾花費不少筆墨為NED辯護,試圖撇清其與美國政府的關係,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國會創建了NED及其它四個組織,並持續為它們提供資金」,「NED每年向香港人權監察提供15萬美元的撥款,用於開展一系列與民主和政治權利有關的各種活動。ACILS(美國國際勞工團結中心)每年向職工盟提供相同數額的資金,『通過建立香港民主工會來提升工人的權利』」。
美持續在人權議題發力
「職工盟」接受NED通過旗下受託機構給予的資助,至少可以溯源到1994年,每年差不多都是15萬美金,25年累積下來,數目驚人之餘,也足見NED對推動香港工運的執念。
1995年,在NED撥款資助下,「香港人權監察」正式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NED在香港人權領域的一支親兵。
1997年,NED另一個主要受託機構--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NDI)開始展開對「香港民主化承諾」的系列監察活動。第一份報告在1997年6月10日發佈,此後一直延續到2016年,通過派出監察團,並與香港親美機構合作,總共發佈了16份報告。
也就是說,在1994年至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NED已經先後落子香江,持續不斷地在人權、民主、勞工問題上發力。
2014年10月13日,香港正值違法「佔中」初期,美國著名「中國通」、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接受美國福克斯(Fox)電視台女主持人、國家安全事務分析師麥克法蘭(KT McFarland)採訪時承認,「我們在香港有一個龐大的領事館,負責落實國會通過的《香港政策法》,確保香港實現民主,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國家民主基金會(對香港)提供數以百萬計美元......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對於美國干預香港)的指責並沒有錯」。看來白邦瑞比卜睿哲更為可信,1983年他曾參與立法催生NED。
在香港回歸10周年之後,美國國務院停止發佈相關年度報告,直到2015年再度發佈年報,檢討2007年至2015年間《香港政策法》的執行。從此之後,美國國務院重新開始逐年發佈《香港政策法年報》。換言之,2015年這份年報的發佈,也是美國調整對港策略的一個重要拐點,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香港反對派陣營和美國國會陸續放話,要修訂《香港政策法》,制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是什麼因素導致美國試圖改弦更張?我們下篇續談。
(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