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香港情】麵粉公仔「瀕危」 草根盼入殿堂

2019-04-18
■每個麵粉公仔都是羅師傅用心之作。■每個麵粉公仔都是羅師傅用心之作。

香港物質豐富,小孩不乏玩具,好玩的、名貴的、精緻的,應有盡有。然而,物質匱乏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麵粉公仔(又稱麵塑)已是熱門玩物。隨茠懋|轉變,麵塑幾近絕跡,師傅亦所餘無幾。

68歲的羅仲文是一位麵塑師傅,由傳統歷史人物,到廣受小朋友歡迎的動漫角色,全出自其巧手。對於麵粉公仔擺脫不了「草根味」,更面臨手藝失傳,羅師傅滿有信心說:「麵粉公仔不只是街頭玩意,更可登大雅之堂,成為藝術品流傳下去!」

麵粉公仔於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由麵粉、糯米粉和水所製成的民間工藝品終可「一躍龍門」吐氣揚眉之際,卻令人驚覺這門極具藝術價值的手藝已面臨「瀕臨絕種」的窘局。

幸而,坊間仍有寥寥可數的麵塑師傅矢志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而外表文質彬彬的羅仲文就是其中一分子。

「每個麵塑師傅都有獨門調配粉糰的秘方,這是不能公開的,而專業的師傅會連工具都自己製造。」談及麵粉公仔,羅師傅一臉認真道。在其小小工作間,層架上放了多款麵粉公仔,每個都各具形態且神色不一,原來羅師傅醉心麵塑與子女有關。

製公仔贈子女 由泥膠到麵粉

三十多年前,由於家境不富裕,羅師傅會親手做泥膠公仔給子女玩耍,後來他認識了一位擅長製作麵粉公仔的朋友,激起羅師傅對麵粉公仔的興趣。羅說:「朋友無教我如何製作麵粉公仔,後來是一位上海師傅提供資料給我,然後我就自學。」

採訪當日,羅師傅即席示範製作卡通老鼠公仔,只見師傅先放好工具,後拿出白膠漿,以及已調配及上色的黑、白、橙色粉糰,再於粉糰中分出相應分量做老鼠的各部分。「老鼠的身體要做黑白混色,只要搓到灰色有紋理即可,再搓成想要的身體形狀。」羅師傅指,要先預備好底座及牙籤,然後將「身體」部分用牙籤固定在底座之上,就可繼續製作其餘部分。

至於老鼠的四肢及耳朵等,則需要用白膠漿黏實。不消一會,一個形象歡樂活潑的卡通老鼠,就展現在記者眼前。

大學邀開班 傳承路漫漫

被問到如何設計及製作栩栩如生的麵粉公仔,羅師傅稱:「這不單是技巧問題,而是製作者需透過觀察、翻查資料等途徑,掌握所做對象的神態,從而令人覺得它是活的。」羅師傅舉例指,製作古代人物必定要翻查歷史典籍、構思人物特性,再經思考沉澱,才可透過一些細節位將獨特一面表現出來。羅師傅對於製作每個麵粉公仔都如此用心,當中所耗費的時間定必不少。

對此,他激動表示:「藝術從來不應用時間衡量,如果成品未達心中標準,我會毫不猶疑重新做!」

雖然麵粉公仔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不代表手藝能順利傳承。

「麵粉公仔始終予人街頭玩意之感,我希望將來可以有所規範,使它成為藝術科目之一。」羅師傅表示,麵粉公仔感覺雖不如國畫般「高貴」,但現時有不少本地大學邀請他開班授徒。傳承路漫漫,未知麵粉公仔這場「一躍龍門,冀能升價十倍」的藝術夢,何時能圓?■圖/文:香港文匯報專題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