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貿戰難令本港樓價大跌

2019-05-24
■在資金沒有太多出路的情況下,香港的房地產仍然是保值的不二之選。 資料圖片■在資金沒有太多出路的情況下,香港的房地產仍然是保值的不二之選。 資料圖片

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中美貿易戰有惡化的趨勢,受消息拖累,港股一度跌穿二萬八千點的關口。

這場貿易戰拖拉接近一年,談判結果經常反反覆覆,雙方都未能夠取得一定的協議及成果。較早前美國為了向中國施加壓力,向原先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由10%提升至25%,而且明言一個月內若未能取得談判成果,就會將其餘逾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加徵至25%;另外又將中國電訊商華為及大約70多間相關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不過中國亦沒有坐以待斃,決定予以還擊,向美方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最高25%。

關稅影響尚未正式浮現

今次貿戰升溫,樓市卻未有如上年一般應聲而跌,至今市場上的高價成交,甚至破頂易手的例子仍比比皆是,為何會這樣?

首先,中美貿易戰的加徵關稅措拖,其影響尚未正式浮現。美國加稅的生效日期是公佈當天計算,計算方法是由中國的船隻開出起計,一般去美國的船程大約三至四個星期。意思是,生效前已經由中國開出的船隻貨品不計算在內,如果之後的談判能夠順利達成協議,那麼之前所有的動作便沒有意思了。同樣地,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是6月1日起才效,因此加稅的影響要稍後時間才能真正反映出來。

買賣雙方均視貿戰為常態

除了時間的因素外,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市場已視貿易戰為常態,買賣雙方都傾向以平常心待之。中美貿易戰於去年中正式展開,當時確實令很多買家及業主擔心,再加上香港樓市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上升,大家都會憂慮在不明朗的政治及經濟情況下,樓價會借勢調整。當其時不少中小型物業的業主擔驚受怕,部分業主更開始割價求售,在骨牌效應之下,樓價在短短半年之間,下跌大約一成。不過,後來中美談判看似順利,樓價很快就重拾升軌,部分地區更已經全面收復失地,很多業主後悔落錯車,亦有買家後悔錯失上車機會。

汲取了上次經驗和教訓,近日中美貿易戰的談判結果,已經不能夠全面嚇退業主及買家,再加上市場確有剛性需求,而資金沒有太多的出路情況下,比起容易大上大落的股票市場,香港的房地產仍然是保值的不二之選。

本港樓市近期可謂動作多多,除了中美貿易戰的外圍因素,香港政府為加快發展商賣樓速度而設的一手新盤「空置稅」即將出場。其中,發展商較關注、希望可獲政府豁免的豪宅空置稅,則引起各界對豪宅定義的討論。到底怎樣才算豪宅?不論是以價格、地段或面積去界定豪宅,都有其缺陷,難以得到各界一致共識,在這個議題上,筆者相信社會還要再花一段時間深入討論,方能得出一個較令大眾滿意的答案。■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