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近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就輸入外勞再度開腔。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工作講求效率,不少公司、零售商及公共機構提供24小時營業及服務。然而,當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困擾,這些24小時的服務,又能否繼續持續?
人口收縮 東利多純利插水
上周三,日本最大麵食集團丸龜製麵、香港「譚仔」米線連鎖店母公司東利多(Toridoll)公佈了2019財年業績,純利意外倒退94%,遠遜預期,股價因而急瀉20%。純利大跌原因,除了是因為公司選擇了保守的會計安排,於合併後立即進行無形商譽資產撇賬,導致賬面大幅虧損外,更重要是由於日本人口收縮,生意增長空間本已不足,亦同時面對勞動力嚴重缺乏問題,其國內麵食連鎖店需不斷加薪挽留員工,以維持業務基本運作,大大增加作業成本。
東利多業績是一個人口老化、少子化對經濟動力負面影響的活生生案例,早前日本多間便利連鎖店宣佈試行取消「24小時營業」亦事出同因。
提高工資或觸發惡性通脹
回看香港,由於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困擾,因此不少24小時服務也許即將取消。沒有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或漢堡包快餐店,或會帶來一點不便,但仍可接受。倘若沒有足夠的巴士司機,是否仍有通宵,甚或足夠的、較廉宜的日間巴士服務?倘若沒有充裕的看護助理,政府可否增加資助老人院舍予基層市民?倘若缺乏保安及物業管理員,住宅管理費加幅會怎樣?
有工運團體認為提高工資必能吸引勞動力轉移到社會所需工種,對保障工人有所得益,但這是以偏概全、誤導大眾、損害社會尤其基層的論述。雖然工資水平是勞動力供求互動結果,在香港失業率只有2.8%(與日本失業率2.4%相差不大)的今天,接近全民就業,勞動力成本只會急速上升,最終觸發惡性通脹,受害的往往是基層市民。
毫無疑問,一個負責任的僱主會與員工分享經濟成果,不過在缺乏充足勞動力的情況下,將會窒礙經濟發展及未能提供基本服務,整個社會需要付出代價。在輸入外勞這個課題上,我期待政府能制定切實的政策框架安排,令勞資雙方接受,徹底解決這預見的問題。■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