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讀圖時代

2019-06-08

■ 青 絲

進入手機時代以後,人們的文化趣味日益多元,閱讀方式也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平時用手機閱讀的人,更習慣從視覺衝擊強烈的圖片和影像獲取精神愉悅,並由此衍生出一句流行語「無圖無真相」。即凡事都必須配上簡單易懂、可一目了然的圖片,進行輔助敘事,原本循序遞進式的文字敘事,已逐漸被圖像敘事取代,真正意義上的文字閱讀正在減少。

「無圖無真相」成為網絡標準閱讀模式,除了信息技術發展,人的閱讀範圍變大,必須採用一定的過濾機制對信息進行篩選,經過精心編輯的圖像,更有針對性,容易展現出內容特點,可以快速吸引閱讀者的關注,但也折射出了一種失衡--很多人已經缺乏足夠的定力,令自己靜下心來進行文字閱讀了。網絡閱讀者多急於速成,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深入閱讀,而是希望看一眼就能完全清楚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或從中獲得娛樂和放鬆,而非追求知識的增長。於是,能夠快速瀏覽、更容易抓住讀者眼球的圖像,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最受青睞的信息傳播手段。

但是,「讀圖」大行其道,導致人的審美趣味異化,也是顯而易見的。畢竟讀圖是一種只看結果,沒有過程的信息獲取方式,量大而質低,無法塑造人與文字的感性交融,獲得全面完整的思維能力,反而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惰性。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提到文字與圖像予人不同的影響,認為深度模式的文字閱讀,能提供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讓人體驗到虛構想像的美好魅力,並由此產生情感上的回應。相比起來,圖像則是真實的,會制約人的想像力,塑造及固化人的觀賞習慣,令人陷入到一種欲壑難平的狀態,既消費信息,也被信息所支配。

而且,讀圖缺少文字閱讀的涵泳玩索、沉潛品味過程,沒有明確的方向感,無法構建個人的精神空間,也很容易落入到獵奇或過度娛樂的套路當中,很容易變得心不在焉,缺乏自制力,就像被捲入到一個巨大的信息漩渦當中,只能身不由己地任由那些刺激感官的碎片,引導荅h憊的靈魂,娛樂至死。

莊子曾提出「無用之用」。意為有些看似無用的東西,並不一定真正無用,很有可能是因為人的無知,錯以為無用。文字閱讀就是「無用之用」。有些知識素養,確實無法立即展現出實際效用,但是卻能調動起人的感覺與性靈,養成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及至有了自然積澱,獲利會更大。

閱讀即為一個令思維精細化的過程。文字就像攻玉的金剛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後令思想變得瑩潤厚重。尤其一些經典讀本,需要沉靜下性子,把內心的稜角毛刺打磨光滑,才能形成感性的體認,與讀本形成融合。這一過程,就像璞玉被從亂石堆中擇出,完成了從石到玉的蛻變。

相較而言,讀圖雖然能夠帶來即時的視覺感官愉悅,卻對人的思考力毫無提升,反而會令人目迷五色,視野變得越來越微觀,甚至精神思維完全依賴於網絡,實際上是在為短暫的「有用」支付高額的利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