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國運民生,寓於清廉

2019-06-01
■ 戚繼光一生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 網上圖片■ 戚繼光一生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 網上圖片

■ 程應峰

清廉是什麼?有人說是一簇梅花,傲霜鬥雪;有人說是一棵松柏,四季常青;有人說是茂林修竹,高風亮節;有人說是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說是一柄雨中傘,撐起一片潔淨的藍天......清廉是實在的言行,是兒女臨行前母親的一聲聲囑咐:「心莫貪,昧心錢;眼莫花,婚外戀;嘴莫饞,酒肉宴;耳莫聽,奉承言;手莫抻,亂用權;腳莫進,賭博間;身莫陷,枉法案;紀莫違,守清廉。」

有道是:「善惡天地知,良心不可昧。」清廉,是從政者的良心。一個人,一旦良心掉了,就注定心無所託,身無所安了。「古來多少錚錚士,先憂後樂斷俗緣。」這是為什麼?很簡單,是因為忘了初心,淡薄了身負的使命,有了「非分之想、貪慾之念」後結出的惡果。晚唐詩人李商隱有詩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大宋赤臣包拯包青天也曾陳言:「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鑒古觀今,清廉,是從政者至關重要的品質,它關乎到個人榮辱,更關乎到國運民生。

一些事,包括貪慾在內,常常是有了開頭,便注定了無言的結局。明朝張瀚《松窗夢語》載,張瀚初任御史參見都台王廷相時,王廷相給他描述了一樁見聞:他乘轎進城,途中遇雨,轎子行得極慢。仔細一看,原來轎夫穿了一雙新鞋,正很小心地躲避泥水。不料,到長安街後,路更難走,轎夫一不小心踩進了泥坑。自此,便「不復顧惜」了,不僅鞋子全被泥水所污,而且渾身上下已無淨處。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一旦「踩進泥水坑」,心裡往往就放鬆了戒備,反正「鞋已經髒了」,一次是髒,兩次也是髒,於是便有了慣性,從此便「不復顧惜」了。

「不復顧惜」的,自古至今並不少見,這樣的人,「斷俗緣」是遲早的事。當然,時空長廊裡,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從政者,是秉廉而為,不為物慾人情所累的人。

西漢州官丁令威,為政廉潔,愛民如子。為官之餘,他最大的樂趣就是養有兩隻鶴。然天不作美,遇上了大旱之年,野菜挖盡,樹皮扒光,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目睹此悲慘情景,他徹夜不眠,多次呈書京都,求御旨開倉濟民。一等再等,音訊杳無。他不忍百姓處於水火之中,私自下令,開倉放糧。一時間,民間有了久違的歡聲。 他面臨的,卻是殺身之境。法場上,監斬官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一聲長嘆,說:「我生平最喜鶴,親自養了兩隻,三年前飛走一隻,現在家裡還有一隻,在我臨死前,讓我再餵牠一口食吧。」監斬官差人從他家裡把那隻白鶴牽來,他親自剁肉餵這隻白鶴。往常,鶴見主人,總是展翅起舞。而此時此刻,白鶴卻是兩眼含淚,不住地對空長鳴。不一會,半空中一聲鶴鳴,一隻白鶴凌空而下,正是三年前飛走的那隻。兩隻久別的鶴,交頸而鳴,像是在敘述茪偵礡A此情此景,在場的人無不喟然長嘆。就在監斬官下令開斬之際,兩隻鶴展開雙翅,托茈D人騰空而去。

更有東漢時期的南陽太守羊續,清廉從政,有口皆碑。當時的南陽,雖然富裕,但吏治腐敗,奢侈、賄賂成風,周圍六個縣都被駐守江夏的叛軍所佔領,前任南陽太守秦頡也為叛軍所殺,形勢十分嚴峻。羊續受命於危難之際,他進入南陽郡界內,化裝成平民走小道,僅帶一名隨從,了解各縣情況,詢問風俗民情,各縣的令長貪猾還是廉潔,官民善良還是奸邪,他都有了清楚的認識。一上任,他便大刀闊斧清肅政風,平定叛亂,糾弊補偏,興利除害,深得老百姓的愛戴。郡丞為了與他聯絡感情,送給他一條名貴的大活魚。羊續十分為難,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掃了郡丞的面子,況且人家也是一番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別人知道後也來效仿。於是他靈機一動,將魚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將那條魚「懸於庭」。果然,郡丞認為羊續收下了那條魚,不久,又送魚來。羊續便將上次懸掛於庭院中的魚指給郡丞看,以此謝絕了郡丞。羊續懸魚的舉動,讓郡中官吏懾服,送禮之風自然而然被扼制了。

清末名臣曾國藩著有《曾國藩家書》,其德儉修為,為後人稱道。作為高官,曾國藩在世時,從沒有想過要留下一筆豐厚的物質財富,讓子孫衣食無憂。在他看來,財物未必能給後代帶來幸福,相反可能招致不測之禍。他曾對人說:子孫若賢,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易損其志;子孫若愚,要錢有何用,愚而多財,易增其過。

我們熟知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走出蓬萊古船,輾轉沿海各地抗擊倭寇,讓倭寇聞名喪膽,聞風而退。飽受倭寇之害的黎民百姓口拈民謠頌揚道:「戚我爺,戚我爺,爺未來兮民咨嗟,爺既來兮民心定,兇妖盡除,草木生芽,欲報之德,昊天無涯。願爺子孫繩繩兮,為公為侯定家國。」倭寇也驚歎:「戚虎來矣!今後始知犯華之不利也。」 戚繼光治軍嚴明,視百姓如父母。「戚家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快睹威顏者道路充塞」,並「淅米而炊,掃榻以款,待士卒如大賓貴客。」戚繼光一生為官清廉,辭官後居三間草房,日以粥食。1588年1月5日,在貧病交加中辭世。

國運民生,寓於清廉。正是有了他們的清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有了厚實的文化根基。我們所處的塵世,才會擁有良性的運轉,才會在日月輪迴中不斷地成長發展進步。

律己節儉,慎獨慎微,是為政者廉潔清正之本;修身養性,砥礪精神,是社會文明和諧之方。清廉在,清風駐;國運旺,家運興。清廉如流,流淌在從政者內心深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教人「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它足以讓一個人心境明澈、純淨,足以讓一方天地變得自在、安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