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對「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初步建議」的意見 (下)

2019-07-09

徐是雄 教授

那麼具體怎樣通過通識教育科目的課程,有效培養二十一世紀香港的學生「所需的價值觀和素質;如何更有效照顧學生的不同能力、興趣、需要和抱負;如何優化課程,以創造空間和機會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呢?

我建議,首先應從中學開始,為學生打好通識教育方面的基礎知識。

應中三才開始通識教育科

即是說,為學生從初三(即中三)開始和高中的不同年級 (中四至中六),提供以下課程範圍內的簡單、扼要和初級的學習內容,便已足夠 。 (註: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む即中一至中二め的學生,不適宜為他們設置任何通識教育科目的課程,因為他們的智力還不夠成熟,而且也不應在這階段增加他們的負擔,應讓他們放更多時間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及興趣的發展) 。

(1)現今社會和經濟的國際格局和未來發展趨勢;

(2)人類和人類文明的演進路程以及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

(3)工業革命對人類演變的影響;

(4)人文(包括藝術、音樂等)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5)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6)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關係;

(7)宗教信仰與科學對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影響;

(8)人類行為的形成和特質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影響。

我認為,以上這些基礎的通識教育知識,都是二十一世紀香港的中學生需要予以掌握的最為基本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均衡發展學生的知識面、思維、人格和人生目的等,都非常重要。 而從實際教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可以很容易做得到和容易操作的; 因為坊間已有很多中外有關的學習資料,很多參考書,可供學生應用。

至於說,有人認為,中小學的通識教育應教授「民主、自由、人權」等方面的知識,這我是反對的。因為這些具政治性和意識形態及哲理性很強的概念性的東西,中小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也不容易教得好,以及讓老師學生有好的和客觀的標準去討論和學習。

而且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因素、意識和色彩,容易被帶有偏見和別有用心的教師,用來對學生進行「洗腦」。像這類概念性的東西,應放在大學的通識教育科內,供學生去學習、討論和批判等。 因為在大學裡,學生的知識面、邏輯思維等,都已較為成熟。因此,在大學的條件和環境下,去修讀和學習是較為適合的。

大學才進行政治性通識教育

有關STEM教育,我同意報告內的建議:

「加強中小學的STEM教育,培養學生以綜合和創新的方式運用不同STEM相關科目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問題。」 同時「教育局應就STEM教育提供學習框架或課程指引,協助學校規劃和推行STEM教育。該框架應充分突顯和清楚闡述STEM教育的學習目標,以及綜合運用跨學習領域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所有學生(而非獲選的少數)均應該獲得STEM教育。

教育局須提供更多教學工具和示例,協助教師推行STEM相關活動,而這些活動應有助達至學習目標,並讓學生建立STEM思維和綜合運用STEM知識和技能,以解決真實/現實生活的問題。」

在這裡我只想補充一點,那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好的、有能力的、具創新思維和AI知識的,並懂得怎樣去安排跨學科或跨學習領域教學的老師,這樣STEM教育才容易成功。 (續昨日,全文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