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翠
特首林鄭月娥近日會見傳媒,表示修例工作已全面停止,條例草案已「壽終正寢」。這是早前政府宣佈「暫緩」並道歉後,再一次的坦誠應對現實,體現出希望盡快結束動盪局面,回歸安寧,恢復法治和秩序,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的良苦之心。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完善司法互助,就其初衷和所涉及的內容而言,並沒有錯,但不經意間觸動了某些政治利益團體的敏感神經,引發出目前的社會動盪。正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說「政府工作做得不好、對社會脈搏掌握不夠、政治敏感度有偏差」。政府宣佈「暫緩」,就是在這屆政府任期內擱置,就是如特首所說的「壽終正寢」。堅持要「撤回」實際上是個偽命題,藉口而已,客觀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然而,有正義感和法治觀念的民眾都很清楚,完善司法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在條件不成熟、本屆政府做不到,並不意味着這是一件壞事情,全社會都要為此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為修例一事,特首、律政司和保安局長,先後多次向社會大眾作出道歉,就是要避免政局動盪延續,避免青少年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政府並沒有將合理合法的示威活動稱為暴動,只是依照法律,將範圍嚴格限制在那些用暴力衝擊警察防線、襲擊警察甚至造成傷害、故意破壞公共財產者。
在平定修例引發的社會動盪中,香港警察表現出的專業質素和忍耐克制精神有目共睹。他們以自己的生命危險和血水汗水為代價,確保了道路的暢通,公共場所不被包圍佔領,立法會大樓得以在很短時間內解除紅色警號。其間使用合適的武器,也是必要合理的。
正因為如此,不久前在政府總部大樓草坪上舉行的「撐警大會」,才會人山人海,雖日曬雨淋而氣勢不減。某些人自以為是,抓住一些細節大做文章,借題發揮,並不能損害香港警察的整體形象,也抹黑不了其聲譽。香港警察作為一個群體,有悠久歷史,內部監督制度也十分完善,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完全多此一舉,毫無必要。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法治是傳統核心價值之一。在反修例過程中,一些喪心病狂者,包括一些口罩青年,視法律規範和社會秩序為無物,為所欲為,作出許多違法犯罪的激烈行為,令人髮指。就以衝擊佔領立法會大樓為例,砸爛玻璃幕牆,搗毀室內設施物件,破壞電腦系統,把一個民主議事機構弄到滿目蒼夷。警方拘捕了參與其中的一些肇事者,並控以罪名,何錯之有?
要撤銷對這些暴徒的控罪,即使政府發了善心,凡是有正義感的民眾都絕對不會答應。政府表明,日後檢控工作不會受定性與否影響,檢控工作按《基本法》由律政司司長決定,不受任何干涉,展現的正是不偏不倚的法治精神。
在絕大多數民眾的擁護和努力下,在中央政府的理解、支持下,特區政府經受住了考驗。經過疾風暴雨的洗禮,政府已「學到好多事、吸取到教訓」,可以更好地服務市民,亦是對社會的承擔。特首林鄭月娥「有熱誠為香港市民服務」,是大家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