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飛騰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 地區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第12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將於7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在此之前,中方發出的一個良好信號是,中國企業已向美國出口商就採購農產品詢價,並申請對擬採購這部分農產品豁免關稅。而美方也有所表示,將對從醫療設備到關鍵電容器等110種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之前加徵的25%關稅,並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美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對此,全球市場似乎可以鬆一口氣,一年多來持續緊張和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開始緩和。
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優先」結果
但是,過於樂觀的期待可能是有害的。中美貿易摩擦是一場全球大轉變的結果,不僅受制於中美雙方的力量對比,雙方領導人的決斷,也與彼此國內政治經濟改革的進程密切相關。換言之,貿易摩擦已經不只是經濟範疇的技術性談判問題,而被當作是中美國內發展戰略和國際戰略正確與否的一場大辯論,不會隨蚚鷁|調整而很快消失。
從全球政治經濟轉變來看,中國上升、美國實力相對衰退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不容易達成共識的是,中國和美國將如何應對這種轉變。中國實力地位的上升表現在諸多方面,促成中國實力上升的原因既有全球化的外部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政府的正確決策。中國領導人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擁抱全球化,通過與世界建立和發展良好關係推動中國的發展。
美國力量的衰退,特別表現在對全球化的批判上。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後,基本放棄了二戰後歷屆美國政府所堅持的自由國際主義政策,堅持「美國優先」,推進貿易保護主義,修改經貿規則。中美貿易摩擦是這種政策轉變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也就是說,特朗普承認美國面臨的重大困境,貿易再平衡是其解決方案的重要內容。從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像特朗普這樣重視貿易赤字問題。在美國貿易赤字來源國中,中國首當其衝,佔比超過50%。
對美國來說,如今的中國是一個全面的競爭對手,某種程度上是「蘇聯+日本」,美國有人相信,中國對美國構成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威脅。這種認知是否是美國政府的共識,有一些爭論。顯然,無論是批評特朗普的人,還是支持特朗普的保守派,他們的共同點是前所未有的重視中國。一旦被美國這個「超級強國」盯上,中國將在很長時期內處於美國外交戰略的聚焦點上。
儘管美國的整體力量未發生根本性動搖,例如,以市場匯率衡量的GDP,美國佔全球比重仍在20%以上,美國的軍費開支也超過全球前十位國家的總和。但是,使用硬實力的國內共識,卻發生極大紊亂。這並非美國第一次經歷硬實力強大而無法發揮的情況。在羅斯福總統時期,美國的硬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是美國民眾並沒有做好準備承擔相應的責任。
堅持改革開放中國有底氣應對摩擦
對於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摩擦,中方多次強調不喜歡,但也不會怕。之所以有這種底氣,是因為中方相信中國站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上,即擁抱全球化、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絕大多數國家利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的政策和策略,總體上實現了既定的戰略目標,並且帶動鄰國走上更加富裕穩定的發展。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既然美國政府沒能解決當年的美日貿易赤字問題,今天也不容易解決。美國貿易失衡從根本上說,是美國宏觀經濟出了問題,美元霸權一定會造成貿易赤字,美國民眾不願意和不能儲蓄的制度性缺失,也推升貿易赤字。如果美國繼續推動技術進步,不放棄霸主地位,繼續通過美元剝削其他國家,那麼美國的貿易赤字,只能在不同國家之間轉移,而不會被消除。
筆者有一個大膽的推測,如果印度的製造業發展戰略成功,未來十年製造業佔GDP比重從目前的17%提升到25%,並增加1億個製造業就業崗位,那麼十年後美印貿易摩擦也將烽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