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承鈞
暑假行將結束,一年一度「畢業季」也進入關鍵期。各大校園的學士、碩士、博士們早已人去樓空,迎來人生重要節點,當然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禁想起古代的「畢業季」。
古代並無現代意義的畢業季。科舉形成之前,官學只搞抽籤面試,稱「射策」,勝出者被授官職,失利者可留校復讀。漢代國家最高學府「太學」裡常見未能畢業的高齡「老學生」,皇帝還下旨為這些白髮學生搞「特考」,解決其前途。隋唐時科舉成熟,官學對學生年齡和年限做了規定,科考成為讀書人入仕的必由之路。科考勝出,學生才算真正「畢業」,所以科舉考試便是莘莘學子的「畢業季」。
宋朝科舉制度更完善,科考取士也是朝廷選拔官吏主要路徑。每年的「畢業季」朝野各地熱鬧非凡。金榜題名者名利雙收待遇豐厚,趕考成為儒生最期盼的終極目標,「不及第不成家」也成了千萬人的心結。但朝廷官位有限,即使臥薪嘗膽苦讀多年,有望登第者也是極少數。這便造就眾多未婚大齡青年。大家閨秀們又擠破頭想當「官太太」,宋朝就出現「榜下捉婿」怪事。發榜之日各地富紳舉家出動,爭挑登第士子做乘龍女婿,那情景簡直就是搶!
「捉婿」中還不乏當朝高官。宋真宗時河北人范令孫榮登狀元,宰相王旦就招他為女婿。有位新科進士叫高清,品學平平,宰相寇準卻將自家侄女嫁給他;寇女死後,另一宰相李沆又將女兒給他續弦,時人稱他們「天子門生宰相婿」。當然也有不媚權勢者,宋高宗時奸相蔡京「榜下捉婿」時就遭拒:他想把女兒嫁給新科進士河南人傅察,傅婉拒,蔡京大不快。
年復一年的「畢業季」,成了官場博弈黃金期,無數書生熬掉青春熬白了頭!有位士子叫韓南,苦讀多年才考中進士,有人來「捉婿」,他並不回絕,卻寫詩奉上:「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欲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原來他已高齡73歲!足見當時「捉婿」市場與官場一樣,「貨源奇缺」供不應求,這樣也就熬出一批「大齡剩女」來。
古代每逢「畢業季」,各地都會舉辦大大小小慶祝活動,尤以「鄉飲酒禮」為熱鬧。「鄉飲酒禮」源於周代的鄉學宴飲禮節,原本是一種尊老、養老習俗,與科舉無關。漢代實行「察舉」制後,地方官在舉薦人才時就舉行鄉飲酒禮,以示尊重人才,敬老風俗變成「尊賢」之舉。隋唐以降,普通讀書人須經解試、省試再參加最高層級的殿試。一到「畢業季」,各地官府都會為學子舉行盛大鄉飲酒禮,慶賀他們初戰告捷,祝願其進京殿試旗開得勝、爭光鄉里。唐玄宗還頒佈《大唐開元禮》對「鄉飲酒禮」予以確認。觥籌交錯間的腐敗之風自然也不言而喻。
唐玄宗時,各地舉子抵京後,就迎來「畢業季」最重大活動--覲見皇帝、拜謁先師。新科進士須經皇帝「欽定」,才確認其考試成果。各地進士及中央官學取得省試資格的舉人朝見皇帝後,再集體去國子監,行謁先師之禮,皇帝還邀請文武百官和來京朝賀的外國使臣前來觀禮,設盛大宴會招待賓客。後來唐朝國勢漸弱,仍保留拜謁先師等,其餘程序就縮減了。主考官還要帶新科進士拜見宰相並請益,稱為「過堂」。
宋代,皇上為提防考官與門生結黨營私,向宰相及主考官謝恩被叫停,過堂也遭廢止。殿試後,所有進士及第者均為「天子門生」,謝恩、過堂變成向皇帝謝恩,新科狀元率及第進士上「謝恩表」,成了「畢業季」一大盛事。到清代,進士們除了拜謝皇帝,還要去國子監和孔廟拜謁孔子,舉辦隆重「畢業典禮」。由狀元郎率領諸進士向孔子像行禮後,更衣補服,前往國子監彝倫堂拜謁國家最高學府長官--祭酒、司業(相當於今天的大學校長、副校長),校長們分別向狀元、榜眼、探花進酒並簪金花,其餘進士由屬下官員進酒、簪紅花。此舉被稱作「簪花」、「撥穗」,象徵莊稼成熟了、學業完成了、可以授予「學位」了。
「瓊林宴」也是古代「畢業季」重要一環。它是皇帝款待新科進士舉行的酒會,因在皇家「瓊林苑」舉辦而得名,畢業生們在這裡盡情狂歡、舉杯歡慶,場面之大非同尋常。進士們自己也會設宴歡慶,吃完這一餐,同年們就各奔東西、走馬上任,所以也叫「離會」。國子監還有「立題名碑」活動。始作俑者是唐代新科進士張莒,他遊覽長安慈恩寺時一時興起,在大雁塔下題名留念,贏得士子紛紛傚法。新晉進士發榜後都來慈恩寺,將姓名、籍貫和及第日期題寫大雁塔牆上;日後當上卿相,還要將名字改成紅字。「雁塔題名」便成了「畢業季」的高光時刻。宋代起京城歷遷開封、杭州、南京、北京,遂改在國子監立題名碑。我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見過百餘通進士題名碑,載有元明清三代五萬餘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包括林則徐、李鴻章、袁崇煥、沈鈞儒等名家。
古代的「畢業季」,充滿封建意識和專制色彩。民國以後,畢業季取消了繁文縟節。1917年元旦,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就職演說中他說:「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
1932年6月,祖國內憂外患、戰火紛飛,胡適校長給北大畢業生演講,抨擊了「兩大墮落」和「所學無用」。溫文爾雅的胡博士強調:「要防禦兩方面的墮落,既要保持我們求知慾望,又要保持我們對理想人生的追求!」為此他開出三個「藥方」:一,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三,總得對未來有一點信心!「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87年前胡適先生的「畢業季」演講,至今不失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