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輝
話說三聖墟為屯門小漁村,在青山灣東南岸,介乎井頭村與掃管笏村之間,三聖墟原稱青山灣,後因村旁山邊建三聖廟而得名;廟旁佇立一塊巨石,石前有碑文記述「填海之前,岸線所在,以此石為界」;此為往日屯門海岸線之標誌;查實此村內居民以蜑民及客籍為主,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內地移民日漸增多,山邊早已建有不少寮屋,遲來者遂在海邊搭建棚屋,近海地方漸成墟集;到1976年,港府發展屯門新市鎮,清拆三聖村棚屋,填海後建三聖h。
掃管笏為屯門區東南部地方,就在大欖涌以西,範圍內有掃管笏村、掃管笏新村、老青山村、小秀村、稔灣村、掃管灘等,及前掃管軍營;此地曾出土新石器時代至明代的文物;在2010年代起,港府為求滿足私樓供應目標,將掃管笏14幅用地改變用途及增加發展密度,提供逾萬個私人住宅單位。
小欖就在屯門新市鎮東南,掃管笏以東,西有黃金海岸,東有大欖涌水塘,帝濤灣、小欖新村,及前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大欖又稱大欖涌,與荃灣區的青龍頭接壤,大欖涌原指由大欖旁流出海的涌,涌旁有一村落以此為名;但現時已升格為分區地名,與大欖通用;原來河涌誤稱為大欖涌河或大欖涌渠。
青山灣又名屯門灣,古名屯門澳,在屯門區海灣,屯門新市鎮東南,即屯門河以東、皇珠路以南水域,在屯門新市鎮建成前為屯門最大海灣;青山灣有同名沙灘,在灣之東名青山灣泳灘。
追查歷史,在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青山灣甚寬闊;在1971年,青山灣後方為新發h;青山灣地理位置優越,早已為漁港,三聖墟一帶曾有大量漁船停泊;屯門新市鎮填海發展侵蝕青山灣大部分海面,港府將海灣改成明渠屯門河;青山灣建有防波堤,堤內有小島老鼠洲,傳聞在日佔期間,此島為日軍的亂葬崗;現時此島附近已因填海工程而變為陸地,其後建成居屋兆麟苑,但此島兩旁空地一直丟空,直至近年,才在兩旁空地興建公園。
青山在新界西部屯門一座山峰,亦為屯門舊稱,亦包含屯門區西部一帶的山嶺地區(青山操炮區);青山將屯門區西面的荒蕪地區,英文名為Castle Peak(意即堡壘山),因其山峰形如堡壘之故。後來也因屯門軍鎮設立,得名屯門山,屯門除指屯兵之地外,亦指青山和九逕山形成一扇門,包圍屯門谷地,一說在洪水橋及元朗向屯門方向看青山,青山如一座佛,仰臥向天,故有人稱青山為佛面山及聖山;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割據廣南的南漢國王劉鋹將屯門山封為瑞應山,立碑紀念,惟已找不到此碑。
白角為屯門已消失海角,原為屯門青山灣西南中央凸出之海角,又名北角;當年屯門對外尚未有陸路,青山公路其後才通車,僅靠水路運輸,但鄰近珠江口,利於匿藏及聯絡,孫中山遂於白角附近興建紅樓,策動反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