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事情一再重複,叫「翻來覆去」,廣東人將之濃縮成單一個「翻」字,在應用上有:「翻手」,重複再做某件工作;「翻炒」,把炒好的菜再炒;「翻兜」,事情再來一次等等。
無論是以前的「會考」、「高考」,現在的「中學文憑試(DSE)」,考題少不免與過往的相仿甚或相同,人們叫此現象做「翻炒」,間接造就同學們熱衷於「操Past Paper」(操練歷屆試題)了。
書面語中,重提舊話題、舊事或事情重新再來叫「兜翻」,廣東人則叫「翻兜/番兜」。
示例1:
如果離職嗰陣同公司或者同事「擘晒面」(關係破裂),咁即係斷自己後路,第日冇得「番兜」(重返崗位)。
示例2:
時下都有幾多男女朋友分咗手一段時間,都會「番兜」對方(與對方復合),係唔捨得啩?
「冷飯」指冷掉的飯。舊時人們晚了回家,吃的便是「冷飯」。如想吃「熱飯」,人們就得把「冷飯」下鑊炒一下,這個過程叫「炒冷飯」。書面語中,「炒冷飯」比喻重複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而內容卻無新意,與「翻炒」、「老調重彈/舊調重彈」和以下的一個西諺異曲同工:
Old wine in a new bottle.
(新瓶舊酒/舊酒新瓶)
示例3:
《粵語講呢啲》嘅內容如果係「炒冷飯」/「翻炒」人哋嗰啲,咁就「人唔叫你走,自己都覺得醜」喇!
話說回來,有種港式飯叫「揚州炒飯」。據筆者的考究,「揚州炒飯」其實是一道有配料的「炒冷飯」;可能有廚師有感「自古揚州出美女」,於是在「炒飯」之前冠以「揚州」之名以顯示這是一種非凡美食。在「揚州炒飯」揚名四海的形勢下,「揚州」有單位試圖為這個名稱及其配料申遺,一時成為佳話。近年,新加坡擬把應非源自「星馬」的「海南雞飯」申遺,動機明顯--「攞威」(立威以吸引遊客)。
數部車輛在連環相撞下堆疊在一起,如同炒菜時把所有食材「炒埋一碟」;據此,香港人把「撞車」叫做「炒車」。由於「炒車」後,多會「車毀人亡」,人們就用「炒」來比喻失敗或死亡了。基於此,人們又創造了「炒硬」與「炒粉」這兩個用詞--「硬」有必然的意思,「炒硬」便指「必失」或「必亡」;「炒粉」指「炒」至「粉」身碎骨,也比喻「失」或「亡」。由於「炒粉」這種粵式麵食也叫「炒河」,所以也有人叫寓意死亡的「炒粉」做「炒河」了。
示例4:
陪咗我十幾年嗰隻狗琴晚「炒」咗嚹!
示例5:
阿仔,呢幾日你唔係瞓覺就係打機,聽日你考嗰科唔「炒硬」/「炒粉」,阿媽就跟你姓!
香港人會叫因失控而「炒車」做「自炒」。另一方面,「自炒」可看成「自殺」。近期,大家不時聽到「自炒」的個案,原因大多圍繞那不堪壓力的、不滿社會的、抗拒施政的,而當中死者多具相當學歷。姑勿論出於何因,此類不幸的消息總叫人心酸不忍又惋惜無奈。
粵語中,「攬」有抱的意思;「攬炒」這個近期潮語相當於早年說的「攬住死」,有「齊炒」、「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玉石俱焚」的意思。如此看來,人們不要輕言或立心「攬炒」,因後果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可挽回的。做出「攬炒」這種傷人害己的行為,大致出於以下三種心態:其一、自己出了事,找人陪葬,即「拉埋人落水」,被拖下水的人可能是無辜的;其二、眼看一己的戰鬥力不足,毅然奮不顧身,與對方同歸於盡;其三、認定某些事情已無妥協餘地,於是不顧後果地做出相互毀滅的行為。
示例6:
二戰時期,日本自知戰鬥力不足而派出「神風特擊隊」以連人帶機的「攬炒」戰術擊沉多艘美國軍艦。
執筆時,正值香港風雨飄搖之際,一向敢言的香港商人李嘉誠以「一個香港市民」的名義在多份香港報章刊登頭版廣告,似是對香港最近的社會狀況一抒己見,以下是部分節錄:
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
就上述的觀點,以及今期所涉課題,筆者作為「一個香港普通市民」,也來說幾句話兒:
毋「自炒」,毋「攬炒」
先「愛自己」,後「愛其他」
說白點,留不下自己,還能說將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