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借鑒芬蘭教育成功之處

2019-10-03

鄭泳舜 立法會議員

香港父母大多希望子女成才,投放不少資源與精力在子女教育,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常被評為「填鴨式」,學生功課及考試繁重,衍生情緒及壓力問題。而在地球另一邊的芬蘭,他們的教育以免費、公平及「愉快學習」等特點享負盛名,學生在免測驗的環境下學習,能力評估仍在國際調查中名列前茅,因而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取經對象。

筆者作為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早前與立法會同事組團到芬蘭進行職務訪問,與當地的學生、教師、校長、政府官員及學者進行交流,實地考察芬蘭的教育情況,我們還剛好碰到香港一間中學的芬蘭遊學團。當然,芬蘭與香港有不同的歷史、社會與文化背景,完全將芬蘭的教育模式照搬來香港,亦未必有很好的效果,但芬蘭教育某些成功的秘訣,值得我們去借鑒。

例如芬蘭的學生上課時數少,中小學每周20小時,較香港少15小時,芬蘭學生極少功課和測驗,因此有更充裕的時間參與課餘活動。芬蘭學生在16歲前都不用考試,而是透過教師評估及校本評核,以確保教學質素及問責。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不存在精英制,學生能在學習中建立興趣,學習氣氛愉快,亦有更多空間發揮創意。

筆者認為,香港提倡「愉快學習」,減輕學生壓力,可從長假期「無家課日」做起,平日則增加小學導修課,安排學生在課內完成家課,讓學生騰出更多時間空間發展個人興趣。

芬蘭亦非常重視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生初中畢業後,有約四成人會選擇職業訓練學校,其認受性及地位不比常規高中差,而且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亦做得很好,職業訓練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可應考常規大學或應用技術大學。香港亦要反思,如何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讓有關專才更好地與大學和企業銜接,對工藝有興趣的學生而言,職業教育不應該是次一等的選擇,而是多元化的出路。

此外,教師在芬蘭被視為崇高的專業,都必須具備高學歷,報考大學教師課程的競爭亦非常激烈,因此芬蘭人極為尊重和信任教師。就芬蘭教育考察之旅,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秘書處正在撰寫報告,希望復會後能在事務委員會上討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