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資助加至50億 萬伙過渡屋「救近火」

2019-10-17
■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成為政府收地的主要目標。 資料圖片■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成為政府收地的主要目標。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 ) 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特首林鄭月娥在新年度施政報告中表示,為求「讓每一個香港人和其家人,不再需要為住屋問題費煞思量」,特區政府推出短、中、長期的房屋政策,其中最能「救近火」改善基層住屋問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資助建設費的基金將加碼至50億元,並已在新界及市區物色多幅地,未來3年合共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基層家庭平均要等5.4年才輪候到公屋,在這段等候期間,不少基層都要住在茤苤A能在短時間增加供應的過渡性房屋可解他們的燃眉之急。然而,截至今年9月,已入伙及已公佈的項目,僅提供約1,58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為令更多基層市民脫離環境惡劣的居所,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公佈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3年合共增加8,500個,連同已公佈的1,580個,即共提供1萬伙,預計分階段推出,第一年約推出一成單位,第二年約四成,餘下的單位於第三年推出。而政府預留作建設費的基金,也由早前公佈的20億元增至50億元。

至於地從何來?除了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外,也有部分會由私人發展商借出。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新增的8,5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涉及25公頃的土地,當中1,500個在市區及新市鎮,其餘在新界如元朗、屯門等地區:「新界有十幾幅,一半係私人發展商借出,佢]願意將土地借予政府8年至10年;一半係政府用地包括工務工程用地。」

消息人士續說,新界用地大部分是「步行10分鐘就可以搭到公共交通工具」,將建「過渡性房屋h」,單位數目介乎500個至2,000個,每個面積約300方呎,租金約2,000元至3,000元。

NGO興建營運

這些過渡房屋的興建和營運將繼續由非政府組織(NGO)負責。由於規模龐大,特區政府正與東華三院及保良局等大型NGO商討,「佢](NGO)靈活性大齱A而且由佢]營運可以提供埋社會服務。」

然而,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由NGO承擔大規模的過渡性房屋具挑戰性,建議由房協主導。一直倡議要興建「過渡性房屋」的、立法會「跟進不適切住屋問題及相關房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鄭泳舜亦認為應由房協或房委會負責建屋:「NGO不是專業起樓,佢]M家平均起緊百幾個單位,突然要起500至2,000個好有難度。」他並建議將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升格為委員會,加強政府的主動性。

正營運過渡性房屋的九龍樂善堂表示,對特區政府將建設費資助加碼至50億元表示歡迎,並建議政府就使用期5年或以下的過渡性社會房屋,制定「臨時房屋建築條例」,在部分永久性建築條例上給予放寬或提供替補方案,在安全性和效率性之間取得平衡,有效減省建築或改建成本,以及行政審批程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