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全球觀察】 內地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 與香港互聯互通將更緊密

2019-10-22

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上周,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准入門檻,取消多項業務限制。同時,香港特首發佈的2019施政報告,主要涉及房屋、土地供應、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四個方面的內容,尤其是重點在房屋和土地供應等社會最關注的民生領域問題,改善市場人氣。不過,內地GDP增速由第二季度的6.2%降至第三季度的6.0%, 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港股反彈空間受限。

回顧上周行情, 恒生指數上漲1.56%,收於26,720點,國企指數上漲0.84%,收於10,540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795.2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下降,南向資金淨流入人民幣為63億元。行業板塊方面,上周各板塊漲跌互現。其中,醫療保健業上漲4.24%,表現最好,主要由於市場預期醫藥股三季報業績或將有較好表現;綜合業和非必需性消費業也表現較好,分別上漲2.12%和1.91%;原材料業下跌1.59%,表現最差,主要是由於部分公司三季報業績差於市場預期;能源業下跌1.59%,電訊業下跌0.99%,表現均差於大盤。

今年以來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上周,國務院發佈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進一步放寬了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准入門檻,取消多項業務限制。今年以來,我國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5月,銀保監會提出12條銀行業和保險業開放新政,涉及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市場准入條件等多個方面。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佈包括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准入條件在內的11條新開放措施。9月,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10月,證監會加速對外開放資本市場, 宣佈提前在2020年內陸續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筆者認為,新一輪金融行業開放政策表明中國對全球化進程的堅定支持,將壯大國際自由貿易力量,美國金融機構也將直接受益,有助於緩和當前貿易衝突風險。

新一輪金融行業開放政策有利於吸引發達國家金融資本、先進管理經驗,引入市場機制並促進市場競爭,加速內地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環境優化,引導貨幣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雖然加快金融行業開放對部分內地金融機構或有一些短期壓力,但更加激烈的市場化競爭環境也將成為倒逼內地金融機構提升國際業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

金融業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將加快推進內地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優化金融資源互聯互通,提升資本市場活力,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外資金融機構領先的國際經驗、差異化和相對高端的國際化產品和服務可以豐富內地金融產品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內地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金融業的國際化發展將增強內地股市債市以及其他金融產品的國際認可度,吸引全球投資者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多元化資產配置。

港股或迎來估值修復行情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將更加緊密,中內地地投資者在香港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上升,而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是港股市場潛在價值重估的主要動力和催化劑。筆者注意到,雖然6月以來海外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大幅上升,但在港股市場估值具吸引的背景下,過去幾個月南向資金(內地資金)持續實現淨流入,對香港市場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截至10月18日,今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525億元人民幣(其中10月已實現淨流入113億元人民幣),高於去年同期677億元人民幣的淨流入水平。隨着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疊加地緣政治風險下降,港股市場或將迎來估值修復行情。

本文為筆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