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中美貿易「休戰」?

2019-10-18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中美雙方於上周五共同公佈達成中美貿易戰首階段協議。中方同意加大購買美國農產品數值至每年500億美元,美方則暫停10月加徵關稅,至於美方鷹派核心訴求會留待後續談判再解決。兩國將於未來數周擬訂協議文本,以便雙方領導人於11月中在智利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簽署。正如筆者於兩周前預測,雙方將可達成協議,但亦可以隨時修改,難以作準。

事實上,現時所公佈的首階段協議細節不多,外界對此「喜訊」十分謹慎,從華爾街反應亦可見一斑。然而,縱使完成首階段協議,中美貿易戰真的暫時停下來?答案已寫在牆上。

首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中國同意購買年度總額多達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美國農民反應並不熱烈,皆因此數有吹噓之嫌。過去,中國向美國購買農產品最高年達近200億美元,因貿戰大跌至只得數十億,導致美國農民面對嚴峻財政困難。若真的需要滿足500億美元中國訂單,農民又豈能不投入新資金作擴大產能之用?況且,若特朗普或來屆政府又再發動貿戰而引至中國報復,再投入的資金必定血本無歸。從長期策略看,國家又怎會把糧食供應放在競爭對手的籃子?因此,中美雙方現階段只是於貿戰中場小休,找個有體面的說法,好讓雙方暫時離台,調整策略。

全方位角力仍在進行

其次,美國開打貿易戰的目的,是要壓制中國國力擴充,在仍未能全方位挑戰美國全球獨大位置前,迎頭痛擊,利用外貿打亂國家經濟發展。然而,美國低估了中國的應戰韌力,貿戰歷時年多而效果遠未符預期,反而導致自己經濟放緩。因此,美國必須於其他領域,如科技、金融及地區政治等開展戰線,脅迫中國就範。

例如在科技方面,美國傾盡外交及國防影響力,力壓華為提供5G通訊綱絡基站予各地電訊商、禁止出口關鍵晶片及軟件等措施,意圖拖垮中國科技業。在上周貿戰談判前,又以西藏人權為藉口,把多間內地及本地的影象鑑識科技研發公司放入零部件出囗受限名單,意圖打擊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在金融方面,美國放風限制美國機構資金投資中國公司,希望造成寒蟬效應,以阻嚇全球資金進入中國,拖慢國家經濟發展。

本周初,美國眾議院又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為特朗普增加工具,便於以每年檢討香港「一國兩制」執行情況為由,加限或褫奪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香港人權、民主理由只是藉口,打擊中國對外融資中心才是目的所在。

中美貿易戰雖可暫休,但全方位的角力仍在進行當中。■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