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行走韓江源

2019-11-09
■韓江源坐落於廣東大埔縣三河壩。 作者提供■韓江源坐落於廣東大埔縣三河壩。 作者提供

■ 胡賽標

我還留戀天主教堂那棵百年芒果樹時,三河鎮的曹立亮部長又將我帶到了韓江源,我心裡立刻驚呼起來了。韓江源,韓江的源頭,這個令人遐思翩躚的名字,原來就坐落於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寬闊的江灘出去,二條小木船被纜繩繫在分界石上,湧茼翱y蕩漾浮動。木舟以下是韓江,廣東省第二大水系,從三河壩蜿蜒流向潮州、汕頭入海,全長五千多公里,江寬五百米。韓江命名出自唐代詩人、潮州刺史韓愈。木舟以上是三江合流:緩緩的梅江、湧動的汀江和碧綠的梅潭河。沙灘細軟,秋嵐迷濛,江煙渺茫,木船斑駁。幾十級的江堤之上,韓江源客家母親雕像高高矗立......我登上小船,思緒悠悠,韓江兩岸遠山如黛,樹翠風清。

三河壩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電影《建國偉業》講述的「三河壩戰役」就發生在這裡。其實,它自古是粵東水道要衝,鹽運樞紐,兵家必爭之地,被史家稱為「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三河古鎮歷史悠久,人文古蹟眾多:古屋、古街、古墓、古城牆、古榕渡、古遺址,繁華散盡,痕跡猶存,時光打磨出它的歷史風韻。

以前海外華僑寫信,直接寫中國三河壩某村某人收,就可以收到了。可見,三河壩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轉站。翻閱《大埔縣志》,有這樣的描述:「舟楫輻輳,貿易者為浮店,星布洲滸。凡魚鹽布帛、穀粟器用,百貨悉備。」作為三江交會、客潮交融的商貿古鎮,三河壩素有「小潮州」的美譽。

我的腦海裡不斷閃過一些歷史的碎片:三河放竹排的風俗與我的家鄉完全一致。捆紮的竹排高高壘起,二個艄工,一人撐排掌舵,一人後頭唱歌打盹,在湍急韓江上漂流一天一夜,到達潮汕出售竹木,換回鹽魚海產品,坐船回家。有的人發了財,在潮汕買店置業......

三河壩是閩粵山區天賜的「水鄉」,春夏之交,水患頻繁。每當洪水氾濫,商家以船為店,連綴一起,排成江邊「浮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形成非常奇特的「三河市」。韓江西岸的匯城村,仍保留茤代古城牆,它建於明嘉靖42年,城開四門,高牆聳立,牆厚三米,垛堞千朵,斑駁的牆磚浸染蚞史的印跡......此前,南宋最後一位小皇帝趙昺曾在此設立行宮,指揮與元抗爭。清初設將軍府,金庸《鹿鼎記》原型、太子太師、饒平總兵吳六奇駐守。徜徉匯城古村,曹部長告訴我:明清時期,匯城村有100多個姓氏,形成全國罕見的「百姓村」奇觀。我驚訝得張大了嘴。

匯城村的陳氏宗祠是古民居的典型。它建於清康熙36年,是一座「二進四橫一圍」的客家圍龍屋。九三學社副主席陳紹明教授就出生在這裡。陳氏家族傳承客家人詩禮起家的傳統,最終鑄造出「一門九清華」的傳奇故事:他家三代十人,9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與古代三河「一腹三翰林」相映成趣,合璧生輝。奇觀遠不止於此。鳳翔山麓,明代兵部尚書(國防部長)翁萬達墓,建於1554年,坐西向東,雕塑精美,氣勢恢弘,形制獨特,是客家地區難得一見的古墓。墓園平緩,後坡古榕蓊鬱,墓前兩側對稱豎立石人、石馬、石羊、石豹,栩栩如生,古樸安詳。

走出古墓,前方不遠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中山紀念園。登上幾級台階,牌坊石門赫然入目,上書「中山公園」,是國民黨元老胡漢民親筆。公園弘大,綠草茵茵,棕櫚吐翠,二側華表佇立,碑亭翼然,中間巍然矗立孫中山銅像,西裝革履,左手叉腰,右手拄杖,凝神注目,底座刻「天下為公」四字,為孫中山筆跡。

背後是西洋風格的「中山紀念堂」,建於1929年,是中國最早興建的中山紀念堂。一樓擺放北伐護法人物蠟像群,再現了當年孫中山親臨三河壩敦促陳炯明援閩護法的情景:中間案桌上擺放煤油燈、茶壺、茶杯。孫中山理平頭,穿中山裝,上唇蓄小髭,坐在左邊交椅,左腳疊放右腳上,左手扶椅,右手伸出二根指頭,神情莊重,似乎與陳炯明絮絮而語......隨侍胡漢民穿茪j褂,亦坐交椅,疊腳,拿筆在本子上記錄荂C案桌右邊的陳炯明,神色肅穆,雙腳交叉,雙手握拳平放大腿上,好似在凝神諦聽。侍立一旁的蔣中正身穿軍服,左手握拳抵茪U巴,右手拳頭抵托左臂,彷彿在思考......

一樓有蔣中正題「景仰國父」、林森書「作君作師」等匾額,還有蔣中正、張學良聯名保護中山紀念堂的「佈告」。二樓陳列「國父」孫中山、「國叔」徐統雄的圖片資料,中有毛澤東1956年題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會」。

據《大埔文史》記載:1917年秋南北分裂,軍閥混戰,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任命陳炯明為總司令。1918年1月,陳炯明屯兵三河壩。5月26日,孫中山從汕頭坐船到三河壩。此時,鄉人奔走相告,紛紛往關下碼頭鵠候歡迎。當協和號輪船徐徐泊岸,身穿中山裝、右手持杖的孫中山出現時,岸上軍樂齊奏,群眾熱烈鼓掌。陳炯明一行登船,一字排開行禮,孫中山和歡迎人員握手問好,隨即上岸乘坐衙轎,由東門進城。一路上,國旗前引,軍樂繼之,幾十名武官戎裝佩劍侍步轎前。轎後為學生、群眾等,浩浩蕩蕩。隊伍經過西門,孫中山突然招手叫停轎,原來他眼尖,看見「王改齋編修祠」,進入祠內,只見有塊匾額題「千載孤忠」。這王改齋原是翰林院編修,得罪權貴,被貶為三河驛丞,卻開三河文化,鄉人思其遺愛,建祠祀之。孫中山垂詢數語,默然退出,前往天主堂,與陳炯明坐談......孫中山在三河壩停留五天,6月1日,經汕頭赴上海......

跨過雄偉的朱德大橋,我們來到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它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一組慷慨激昂、浴血奮戰的「軍魂」群雕前,「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幾個紅標撲入眼簾。朱德親筆題寫的「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在秋陽下熠熠生輝。三河壩戰役紀念館人流如潮,一幅幅珍貴圖片,一件件實物,向人們講述三河壩戰役的故事:周恩來和中國「六位元帥」都曾轉戰三河壩,牆上陳列茠L彪的照片,瀰漫出尊重歷史的氣息。

筆枝尾山上,松林蒼翠,戰壕逶迤,戰士趴伏,讓人想起92年前三天三夜的激戰:三千多起義軍面對二萬多敵軍的鏖戰,蔡晴川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而周恩來、賀龍等率領的起義軍進攻潮汕失敗,據說林彪也逃跑了,因為語言不通,怕路上被敵軍捕捉,又重新歸隊。朱德在與上級失去聯繫、面臨全軍覆滅危境下,主動撤退,保留革命火種......朱德鼓勵士兵說:「我們失利了,但只要有信心,最終一定會勝利!」朱德反思了三河壩戰役:攻打大城市的戰略是錯誤的。它成為探索中國革命從城市到農村、從正規戰到游擊戰轉變的重要轉折點,在建軍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朱德的炯炯目光投向「到農村去」的道路......

「望三水迴環滾滾波濤疑戰鼓,佇筆峰遠眺層層巒峰似豐碑。」俯瞰韓江源,歷史烽煙早已散盡,天空雲淡,三江合流,韓江靜謐安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