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阿里回港上市 僅能視為「獨角獸」特例

2019-11-15

Alec Macfarlane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在科技產業,「獨角獸」企業比最初想像的更為常見。但是,阿里巴巴可能很快就將創下一個新的、真正罕見的科技業「獨角獸」特例。

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周三正式啟動赴港進行第二上市計劃,擬籌資近120億美元,其中不包括承銷商的超額配股權。這是備受期待的返港上市案,特別是暴力示威活動就在港交所附近和香港各地上演之際。阿里巴巴2014年在紐約首次公開發行(IPO)時,籌得250億美元創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IPO紀錄。

一些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也躍躍欲試,考慮在更靠近中國內地資本的地方上市,並面向更多的個人投資者,這些人也是其穩定客戶。港交所也希望更多此類股票來港上市,並於去年修改了上市規則,變得更加寬容。

上市後流動性成挑戰

對於第二上市這種表現經常欠佳的領域,阿里巴巴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首先,流動性往往趨向於回到主要上市的市場,嘉能可(Glencore) 和蔻馳(Coach)東家Tapestry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退出了在香港的掛牌。

雖然阿里巴巴在香港發行的規模,與在紐約掛牌的美國存托憑證(ADR)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已足以令人預期將有大量交易。阿里巴巴的招牌及4,750億美元的市值都是它的優勢,如果能夠納入港股通,將更加錦上添花。

其他海歸概念股可能會比較辛苦。以2003年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的攜程網為例,市值180億美元,遠低於阿里巴巴,因此在香港發行的股票更可能回流到美國。去年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百濟神州(6160.HK),則是缺少阿里巴巴的明星魅力。

阿里巴巴的表現記錄也是一大優勢。過去三年的年化投資回報率27%,是KraneShares滬深中國網路ETF(KWEB)回報率的近三倍。這隻ETF主要涵蓋在海外掛牌的中國互聯網個股。由於所有這些有利條件,阿里巴巴算是一個少見的新股特例。如果這次發股表現不盡理想,像是集資金額低於預期,或是祭出明顯折扣以吸引投資者,要再複製經驗就將更加困難。■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