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手工技藝「刺繡」在中國流傳千年,四大名繡以地域劃分為: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蜀繡的技法變化繁複、奧妙多端,僅針法就有12大類,120多種,運用的針法不同,其風格也迥異。2006年,蜀繡入選了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於渝中區枇杷山正街繡莊裡的繡娘康寧今年65歲,她刺繡40年,是國家級蜀繡傳承人之一,首創的雙面異形異彩刺繡法,被業界譽為「蜀繡一絕」。而另一位傳承人、重慶繡娘黃敏則首創夏布蜀繡系列,她最希望蜀繡的傳承能得到公眾的關注和重視,「蜀繡就是這樣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要在我們這代變成遺物。」■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蜀繡是中國最早的刺繡之一,在古蜀三星堆遺址裡,發現的青銅立人龍紋禮衣,就已見蜀繡的影子。西漢時期,文學家揚雄在《蜀都賦》中,對蜀繡慨嘆:「麗靡螭燭,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後來的詩人雅士,更把蜀繡與璧玉、金、銀、珠等同列,將蜀繡以及蜀繡工藝視為奇珍異物,讚曰:「織紋錦繡,窮工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