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蜀繡一直有川東、川西兩個流派,其技藝和風格都有明顯區別。蜀人文雅溫和,循規蹈矩;巴人好勇鬥狠,不拘一格。表現在蜀繡工藝上,則是川西繡品的精緻典雅和題材風格的中規中矩;重慶的蜀繡粗獷大膽,選題風格別出心裁。
農民起義領袖明玉珍在重慶建立大夏國,公開與元朝統治者對抗,毫無顧忌地在自己的朝服上繡上龍紋。女將軍秦良玉的戰袍上不繡花草魚蟲,而是雲龍與火焰,其豪放大氣不輸於男子。
從唐朝玄宗皇帝入蜀避難開始,蜀地開始湧入一大批宮廷畫師,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斷,而蜀地卻偏安一隅,免受其害,蜀地的藝術成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近代,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戰時陪都,重慶的渝派蜀繡技藝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抗戰時期,陪都戲劇繁榮,大量戲裝刺繡促進了蜀繡藝術創作的多樣化;全國其他三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技藝隨着移民融入蜀繡,使蜀繡工藝更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湧現了盛輝成、穆華平、秦萬鑫、文學良等全國著名的蜀繡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