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社福界應同心協力修補社會裂痕

2020-03-20

陳義飛 香港社工及福利人員工會副主席

香港社工及福利人員工會(下稱「本會」)在2月中旬「就社福同工疫情下工作環境」向會員發了一項問卷調查,成功收集到237份有效答覆。發現有超過兩成受訪員工指工作的機構無提供口罩,另外有一成員工指因疫情而被要求放無薪假和扣薪。數日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YMCA of Hong Kong,下稱「 港青」)宣佈裁員合共28人,引起社福界的震盪和關注。港青指機構的儲備只可以維持8個月的營運,在疫情仍未能控制下,經濟環境只會持續變差,短時間內難以逆轉,才不得不作出此沉重決定。

本人一直認為面對逆境,社福界應同心協力,共度時艱,才是上策,對有社福機構用裁員的方式處理疫情危機,未能認同。

社福界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界別, 處理的是人的情感和關係,主要受惠人包括所有基層人士, 當中包括從幼兒到長者,還有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就業有困難人士、新來港人士、南亞少數族裔、低收入家庭、領取綜援人士等。社福機構主要依賴專業社工、社福從業員和其他不同的專業人士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一旦裁員,不單影響機構的形象和信譽,降低員工對機構的信任度,最終也影響服務使用者。

當然,「 港青」的确面對困境,賓館房間出租量現在是個位數字,收入銳減,至今年2月初已虧損7,200多萬元。新冠肺炎爆發後,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其實,「 港青」所面對的困境,正正是目前香港社會的普遍縮影。香港去年經歷過大半年的社會動盪和暴力示威,已對本地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失業率上升。今年年初又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之下,社會百業蕭條,對普羅大眾,特別是基層市民影響尤深,不少人被強制放無薪假甚至被裁員,「攬炒」由口號漸漸變成現實。

更令人憂慮的是,部分極端的立法會議員、教育界人士、甚至社福界代表,竭力鼓吹「違法達義」、「暴力才能解決問題」,煽惑香港年輕人走上違法犯罪之路,企圖裹挾香港市民捲入政治紛爭,激化社會矛盾。

持續暴亂下,不少年輕人受到社會氛圍影響不惜以身試法。今年首3個月,涉及青少年的暴力劫案呈現爆升趨勢,逾半數涉及13歲至20歲的青少年,分別比2018年增加2成及7成。修例風波令黑色暴力氾濫,企圖令香港變成「無秩序城市」,更產生助長犯罪的「破窗效應」,荼毒青少年無視法紀,令青少年犯罪有增無減,釀成法治災難。

香港社會,包括社福界在內,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自然災害固然可怕,但人為政爭暴力引致的社會撕裂,影響更深更遠。如果任由香港沉淪下去,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社福機構無法生存和運作時,社福同工又怎能安然無恙呢?

本人認為大家都同坐一條船, 社福機構應該有擔當,與同工同心協力,克服困難。此外,社福界必須拒絕黑暴「攬炒」,共同努力為社會修補裂痕,更要選賢與能,令全港市民能在穩定的治安環境中安居樂業。這樣,香港社福界和社會各界才能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