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警會結論篤破「太子站死人」「警黑勾結」謊言
監警會昨日發表審視反修例期間公眾活動及警方執法行動專題報告,羅列大量事實,篤破所謂「8·31太子站事件」有示威者被警方毆打致死,「7·21元朗站事件」中有「警黑勾結」,及所謂「警員使用過分武力」等謊言。報告在結論部分指出,去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活動,已演變成暴力及破壞行為,無視法紀、暴力及大肆破壞程度是本港過去50年從未見過的。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對公共及私人財產造成顯著損害並非任何社會可以承受的,而警方搜獲槍支彈藥的事件,更意味香港可能正被扯向恐怖主義年代。報告認同,警方這段期間的行動均源於執法需要,「警方執勤時面對暴力行為,有時必須使用武力應對。」■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監警會在報告圍繞修例風波中「警方處理公眾活動的武力使用」,去年6月9日、6月12日分別發生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大規模遊行,及示威者在政府總部一帶聚集,最終立法會會議取消事件;去年在7月1日暴力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並大肆破壞,及7月21日的元朗站事件;去年8月11日發生的葵芳站及太古站事件和8月31日太子站事件,及「大型公眾活動期間的警員身份識別」、「新屋嶺扣留中心的拘留安排」等(見另稿)。
監警會在報告最後的結論章節中,引述了高等法院上訴庭就《禁止蒙面規例》的司法覆核案件判詞:「香港經歷了嚴重的社會動盪,公共秩序受到擾亂,全港各處出現示威、暴力升級、破壞及縱火。這是過去50年來未曾出現的危急情況。」
汽油彈亂飛類恐怖主義
報告指,在修例風波期間,示威者堵路、擲磚、用雨傘衝擊警方封鎖線,以至燃點汽油彈及街上縱火、損污公共及私人財產,甚或毀壞銀行、店舖及港鐵站。去年8月初起,汽油彈幾乎在每次示威活動中被使用;去年11月被佔領的兩所大學成為製造汽油彈工廠,供在校外與警方衝突時使用,多類可致命武器亦被用以針對警方、交通網絡、公共及私人財產。
過去數月,警方更發現製造炸彈的物料及遙距引爆工具,並檢獲槍械及實彈並拘捕涉案者,倘這些武器被使用,後果將不堪設想,報告並引述警務處處長曾作出的警告,指香港或會步入恐怖主義年代。
監警會並認為,互聯網尤其社交媒體,在今次暴力示威中被用作動員示威者上街、提供平台作宣傳、散播仇警言論以舉行集會、延續暴力行為,及對警務人員和其家屬進行起底等行為,特別是7·21元朗站事件及8·31太子站事件,互聯網成為散佈毫無依據仇恨言論的工具。
仇警言論網上廣泛流轉
報告並列舉網上廣泛流轉的純屬指控及揣測文宣,將數宗不幸死亡事件歸咎警方,包括一名示威者從金鐘太古廣場棚架墮下、兩名女子自殺留下遺言呼籲示威者繼續抗爭,太子站事件更激起警方殺人指控,而另一女子浮屍海上,遭揣測為「被警方自殺」,以及科大生高處墮下死亡,縱使閉路電視顯示其最有可能墮下樓層根本沒有警員在場,但仍被用作散佈仇警言論。
監警會表示,警方雖在一些事件中的處理手法有改善空間,但認同警方行動是源於執法需要,重申《警隊條例》規定警隊維持治安的責任,網上仇警訊息卻渲染警方行動是「警暴」,但「警暴」指控不應被用作政治示威的武器,並強調警隊角色受法律規範,警務人員並無政治角色,他們執法時是獨立於誘發該些示威活動的政治理念。
報告並批評,示威者在散播仇警言論的同時,更威脅及恐嚇個別當值和休班警務人員及其家屬,並針對不同意見人士進行「私了」,並批評他們標籤警方行動為「警暴」 時,卻對自己的暴力毀壞和「私了」行為視若無睹。
監警會強調,示威活動過去10個月由最初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為激進街頭暴力示威,導致公眾及個人財產受損、交通網絡中斷、持不同政見人士受嚴重傷害,警隊形象亦因修例風波失去榮光,但警方在執勤時面對暴力行為,有時必須使用武力應對。
香港需長時間療傷復元
監警會審視事件期間,整理了一份示威對公共及私人財產造成損害的清單,表示雖未作全面估算,但仍可見示威造成的損害非任何社會可以承受,香港將需要漫長時間,才能重建受創的營商及休閒和平城市形象。
報告續指,過去十個月暴力伴隨的示威活動已經將香港經濟推向險境。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更令經濟雪上加霜。警隊形象失去榮光,香港亦失去一個得來不易的美譽,不再是為人稱頌的安全城市。更令人痛心的,是暴力造成的精神創傷,尤其在年輕人的內心烙印。
報告最後強調,香港人憑着堅毅不屈及迎難而上的精神,曾經克服無數困難。隨着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爆發,在暴力歲月中明顯缺乏的仁愛關懷及社區合作亦再復出現。香港社會畢竟依然充滿愛心與關懷,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必定可以締造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