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促取消該試題 派員了解審題機制 長遠檢討確保質素
文憑試歷史科考試被揭發出現引導考生同意日本侵華「利多於弊」的冷血偏頗試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記者會上點出該試題的5大問題,包括題目本身嚴重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題目無討論空間;所選取資料均偏向一方,以致試題具引導性等,並宣佈教育局將採取3項措施,包括要求取消該道試題,及下周一會派員了解審題機制有否嚴謹執行,和作長遠檢討以確保考試及試題質素,以重建社會大眾對公開試的信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該條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文憑試歷史科考試試題,佔全科總分8%。事件曝光後,教育局即晚發出嚴厲聲明,批評試題嚴重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及予以譴責,同時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及作合理交代,及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從速改善,以維護文憑試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可信性。
楊潤雄:題目無討論空間
楊潤雄在昨日的記者會上進一步指出,日本當年發動對華侵略,造成數千萬同胞喪生,「題目本身就無討論空間,答案只會有『弊』,而不會有任何『利』,所以絕對不適合作教學之用,更不適合作為公開考試,作客觀甄別學生能力之用途。」
他續說,題目選取兩份資料信息相近,都是顯示日本在20世紀初對中國的援助,以致試題具引導性,當學生被要求援引資料去評論「利多於弊」時,極可能達至偏頗結論,偏離全面而客觀的歷史事實,「有人可能被誤導,或者要多花時間思考佢想點,因所提供的資料跟學生理解不同,會唔會估下題目想佢答咩呢?」
同時,試題的兩項資料分別來自1905年和1912年,惟問題橫跨1900年至1945年間,楊潤雄質疑考生只能在短時間內,以此有限資料去作概括評論,並不適合。
他並提到,雖然涉事題目中有「並就你所知」字眼,容許考生以所提供的以外的知識作答,「但當考生面對題目時,(題目)只給兩個單方面資料,對學生而言是否最好的作答引導模式呢?」
楊潤雄總結,涉事試題出現明顯的偏頗設計,不但與高中歷史科課程宗旨不吻合,更會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局方對此深感遺憾。
為維護文憑試的專業性、公平性、公正性及可信性,教育局決定作出3項跟進措施,包括要求考評局取消有關試題、派員了解審題機制有否嚴謹執行,及就確保考試及試題質素的機制作長遠檢討。
三招跟進措施 重建大眾信心
楊潤雄逐點解釋指,該題目不能公正評估考生的應有歷史知識和分析能力,尤其在引起社會爭議後,更難讓考生與公眾放心,「學生會怕能否獲得公平評核......改卷時會否有任何『因素』,包括評卷者的個人睇法而影響分數。」因此,取消題目是負責任及對考生公平的做法,而考評局亦有機制處理取消題目後的計分方法。
針對出題和審題,楊潤雄直言,考評局「理論上」有機制確保試題水平,「但結果是有目共睹,到底機制有否跟足?如果有跟足,是否意味機制本身出問題?」教育局有責任釐清出題原意及相關細節。至於個別人等有否出錯,是否需要及如何負責,他會交由考評局考量。
楊潤雄強調,教育局是負責整體香港教育的部門,「考評局雖然獨立運作,但其出題及運作都是香港教育系統一部分......作為教育局局長,我有責任睇住考評局運作是否順暢,能否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專業、有(可)信度的考試,亦要了解考試能否配合課程,培養我](鵅^下一代,對歷史有正確觀念。」
他表示,文憑試出題多年來有一定爭議,其中是否有改善的空間,而局方的參與和監督將來可如何更有效體現,都需思考和檢討,以重建社會大眾對公開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