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殭屍企業勒頸 英國難再起飛

2020-07-06

英國在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後,生產力增長一直停滯不前,遠遜於其他歐洲或西方的發達國家,長遠勢必打擊民眾生活質素。造成生產力危機的原因眾多,專家特別指出,英國很多大企業缺乏競爭,導致生產力低下的「殭屍企業」仍能繼續生存;要處理生產力問題卻需要大筆投資,恐又帶來社會嚴重負債問題。

「生產力」相當於每小時勞動力的產量,顯示社會經濟在固定資源下的增長速度,左右國家的富有程度、民眾的生活質素、政府手上的可用資源等。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英國的生產力增長一蹶不振,放緩幅度較其他西方國家更嚴重,成為英國社會的危機。

金融海嘯重挫 增長僅0.4%

以2016年數據為例,英國的生產力在七國集團(G7)中近乎「墊底」,只較日本及加拿大優勝,每名工人的生產力較G7平均數低16%。英國的生產力在1960年代曾經是歐洲數一數二,當時的每小時國內生產總值(GDP)較法國、意大利、西德為高,及後50年間的增長幅度卻已追不上其他國家,現時落後德法意3國。

全球的生產力在金融海嘯期間均受重創,英國所受打擊卻特別嚴重,每年生產力增長從雷曼兄弟破產前的2.3%,急降至僅0.4%。

若進一步分析英國生產力危機,可發現謝菲爾德、赫爾等英格蘭東南部城市,即使是航空生產商、軟件工程師等「出口」企業重鎮,區內的生產力低下企業,仍較布里斯托爾、雷丁等地為多,顯示全國發展不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16年更發現,在發達國家中,英國青年人口中的低技術工人比例甚高,僅次於意大利及美國,並逼近年長人口中低技術工人比例。

英國在1999年至2007年間,生產力最高的行業主要是電腦、金融及專業服務等界別,2008年後卻失去原有優勢,電腦運算、能源、金融、採礦、藥劑及電訊業,合共僅佔整體經濟的1/5,同時在生產力增長的收縮中佔3/5。能源、金融、會計、法律等原本在上世紀屬生產力最高的行業,在金融海嘯後的發展速度放緩,同時有大量生產力低於國內平均數的「殭屍企業」,拖累全國的生產力表現。

投資增債務如死局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殭屍企業」的存在,與市場缺乏競爭有關。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在英國600個行業板塊中,每個板塊的頭5大企業在2015至2016年度的收入,足足佔了整個板塊可供分配收入的43%,比2003至2004年度的39%上升,顯示每個行業的生意主要掌握在少數企業之手。

英國市場需要投資來處理生產力問題,但根據預算責任辦公室推算,英國在未來50年間的負債數字,將從GDP的80%飆升至280%,生產力增長至2030年卻仍只有2%,其餘政府開支亦需巨額資金,社會未來的負債數字,是目前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