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楨教授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近日,關於中國周邊的安全事務甚多。其一、解放軍宣布在南海近西沙水域作軍演,並已明確宣布了臨時禁飛禁航區,卻有美軍U-2偵察機抵近,遂引發中方抗議。其二、中、印兩軍復因越過實控線的問題,而相互指斥。對於早前達成的協議,能否堅守下去,刻下已成懸念。其三、繼特朗普推動對台大型軍售、大有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捷克議長訪台,並作出不符「一個中國」原則的宣示。
上述時局發展,若隱若現、或深或淺地相互關連。對於印度,中國在維護原則的情況下,只求穩住形勢,不必急於求成。眼前,對印關係好不會好到哪裏去,壞也不會壞成怎麼樣。而中國在印度洋、印度次大陸的總體形勢不錯,但要處理的問題還不少。尚未見到有必要在長期積累的一系列領土、政治、安全問題上,與新德里攤牌。
另一方面,能否在短期內推進對印合作,亦並不影響中國在南亞乃至全球的戰略利益。簡言之,在有理有節情況下,憑藉中國明顯居於上風的國力、地區影響力,冷處理對印爭議,是合理的戰略構想。然而,在台海、南海則不同。英國作為大西洋國家,是西力東漸,即透過掌控整個印度洋,進而突入西太平洋。而美國作為兩洋國家,是東力西漸,即直接從南、北兩方,介入西太平洋政經、安全事務。
而美軍長期駐守日、韓、菲、泰、星,並以澳、紐為南翼,解放軍在家門口要應對的安全形勢,異常複雜。相比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不只廣闊得多,水深、縱深更加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依托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南海諸島、水域為支撐點,解放軍就在海上形成一定的安全縱深,抗衡來自太平洋中部、南部的壓力。
經過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中國終於由陸上大國,轉變為「海陸複合型」國家。進入廿一世紀以來,中國有更多技術手段、戰略構想和經濟需要,去作海上維權。據內地媒體報道,這次解放軍分別從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發射了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別國再用超級航母脅迫他國,以順從其政治意志的手段,在中國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