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超市播疫四大陷阱

2020-12-10
■有員工沒有佩戴手套為牛油果貼上標籤。■有員工沒有佩戴手套為牛油果貼上標籤。

香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愈爆愈烈,不少市民為避疫減少出門,並到超市及百貨公司掃貨儲糧,但一旦超市、百貨公司的職員或顧客是隱形患者,消費者便可能曝露在病毒中。香港文匯報記者巡察全港各區超市百貨商場,發現四大「播疫」陷阱,恐增加市民在購物過程中染疫的風險。■文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芙釵

陷阱1:貨品你揀完我又揀

大部分超市在售賣蔬果時,會預先包裝,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不會直接接觸到蔬果,買回家處理時只需棄掉表面的包裝,也能減低受感染機會。

但記者發現不少超市商品在沒有包裝的情況下出售,任由顧客翻找選購。消費者揀貨「你掂完我又掂」,更有市民在選購雞蛋時,拆開雞蛋包裝盒查看內堛甄蛋,再重新合上盒子放回原位。此外,市民拿起麵包按壓後放回原處,令病毒有機會殘留在貨品包裝上,造成交叉感染,或污染附近食材。

同時,部分超市的新鮮肉類專櫃採用現場切肉兜售的銷售方式,肉類在處理完畢後不會進行密封包裝,而是以鐵u掛起或直接放置專櫃內,供來往顧客選購。大量肉類長期置於「冇遮冇掩」的狀態下,一旦顧客或員工感染,此類產品隨時成為「重災區」。

專家意見

梁子超指出,國際上未有對貨品檢疫達成共識,但一些抗疫成功的地區例如內地及新西蘭等,開始關注零售貨品傳染機會,他認為在全球疫情惡化下,分銷商及顧客都需要注重貨品壎矷A避免交叉感染。市民在超市揀選貨品屬於間接接觸,建議市民在出入超市前後都需要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保障所有人的安全,降低感染風險。

陷阱2:手推車購物籃

超市提供手推車及購物籃任由消費者使用,其間卻沒有職員為這些工具消毒清洗,由於它們的使用率極高,消費者也不知上一手使用者是否隱形患者。

專家意見

梁子超表示,手推車的手柄平滑並以金屬製成,病毒存留時間較短,但若是膠製手柄,病毒存留時間較長,建議市民在使用手推車前先用酒精清潔手柄,減低交叉感染的傳播風險,「靠人唔能夠百分百做好,總有疏漏的時候,應親力親為在風險環節方面做多一步。」

陷阱3:職員無戴手套

超市為員工配置膠手套,原意是為了避免員工雙手直接接觸食物,減低病毒傳播風險,惟職員貪方便未有佩戴,香港文匯報記者直擊有職員徒手處理肉類,或將零食填入膠盒時忘記戴手套。

也有職員在為沒有包裝的牛油果貼上標籤,以及添置盒裝壽司時沒有佩戴手套,有機會透過接觸而污染食品表面,造成交叉感染。由於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也不會目睹職員處理過程,無意間或購買到「染疫」產品。

專家意見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職員需要佩戴手套保障自己及顧客,「因為佩戴手套能夠減少接觸口鼻,即使接觸到受污染貨品後,亦能夠減少自己染疫風險,而且,若職員不幸染疫但有佩戴手套,亦能夠把傳播風險降低。」

他續說,零售業從業員需要接觸大量人流,屬於高風險群組,而且休息室的空間有限,若有一名染疫員工「中招」便有機會傳染至大量員工,在密度較高的商場、超市中接觸大量人流,將讓病毒能夠快速傳播,從而帶到社區。因此超市及商場的感染控制需要加強,包括經常消毒休息室等。他認為,政府應該為全港零售業員工進行強制檢測。

陷阱4:現金付款

鈔票是其中一個「播疫」途徑,香港文匯報記者卻發現大部分市民仍習慣用現金交易;即使超市提供自助電子付款機,但付款機長期沒有消毒,上一手顧客用完,下一手顧客接茖洏徆鷑馱W的熒幕,也容易沾染病毒。

專家意見

梁子超表示,本港早前有一些低風險的家庭主婦染疫,懷疑她們在接觸零售貨品時受傳染。他認為,病毒無孔不入,任何與人共用的物品也是「播疫」工具,例如現鈔和付款機等,所以市民應盡量減少使用現金交易,在使用付款機時也應使用酒精消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