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香港抗疫「起大早趕晚集」

2021-01-06

黃芷淵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香港抗疫整整一年。去年1月,筆者撰文指:「香港這次的防疫應變反應是迅速的,當局月初已宣布採取三項應急措施:於出入境口岸加強健康監察、要求前線醫護人員轉介懷疑個案接受隔離治療、安排懷疑個案盡快進行化驗測試等......這一次,香港汲取了十七年前SARS的慘痛教訓。」

一年過去,重讀這段文字,竟如一個黑色笑話。本地疫情一波接一波,漏洞百出,荒誕事不斷。香港抗疫起了個大早,遺憾的是,趕了個晚集。

佛系檢測低效易造假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近期透露,高危群組的深喉唾液檢測樣本中,竟有3%驗不出人類基因,懷疑有人以「水喉水」蒙混過關。同日疫情記者會,壎籵嬝@中心承認情況不理想,但只表示會研究處理方法,至今未有下文。走漏一個陽性個案,都可能造成社區傳播,3%人瞞報,後果可不堪設想。

佛系的深喉唾液檢測有很多問題,無心檢測者容易造假,有心檢測者亦難保證提交的樣本正確有效。雖然這個檢測方法是香港首創,但若「香港方式」成效低,就應盡快變通。以內地為例,檢測站如快餐車,從繳費到進行鼻咽拭子檢測,過程不用10分鐘,且12小時內有結果。檢測能力大,結果準確率高。政府理應仿效,以更高效和可靠的方式為高危群組檢測,例如增設流動檢測車或檢測站,以取代派樣本瓶的佛系方式。

檢測的原意是為找出隱形傳播者,進行有效追蹤。然而,香港的檢測和追蹤措施千瘡百孔。有市民做完檢測久久收不到結果,有樣本被踢爆結果失準,追蹤過程更有各種漏洞。

疫情爆發至今,當局仍主要以人手方式,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進行資料登記、輸入和分享程序等工作。去年9月,政府曾提出要研發一個專為接觸者追蹤工作而設的內部資訊平台,連接相關部門及現有的資訊系統,以電子方式收集追蹤接觸者所需的資料,以加快對追蹤者的檢測或檢疫工作,但至今仍未有相關時間表。政府多番呼籲市民善用科技抗疫,當局理應先帶頭做起。

另一方面,香港的抗疫方法仍停留在事後檢測、被動根據確診者提供的行蹤進行追蹤。當局應化被動為主動。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日前提出參照內地做法,追蹤「緊密接觸者的緊密接觸者」,政府應加快步伐實踐。

疫苗來了準備好了嗎

政府預料,下月開始可為市民注射新冠病毒疫苗,但不少市民對疫苗仍存疑。當局須盡快籌備全面的疫苗接種計劃,並加強公眾教育宣傳,釋除市民疑慮。

不少人視疫苗為「破疫之劍」,但即使打了疫苗,也不代表不會染疫,只是發病幾率較小,無病徵感染者仍可傳播病毒。因此,以為單靠接種疫苗,疫情就可以結束,實屬理想化的幻想。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已錯過太多防疫抗疫良機,新的一年在疫情中開始,政府能否痛定思痛,帶領香港亡羊補牢,走出「疫境」,是最大的挑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