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政黨建言:增加施政的幸福感

2021-01-04

麥美娟 立法會議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其中一個治國理念就是讓中國人民感到幸福。例如他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便提及國家要令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正如俗語所講「幸福唔係必然」,要讓人民感受幸福在治國理政上並不簡單,事關幸福既不能以豐盛的物質取代,而且也不可用富足或金錢來量化,反之它是出自人民內心、情感上對施政的支持與欣賞,所以這在治國管治上無疑屬更高層次。

不過,特區政府在施政上為市民提供幸福感、獲得感卻很多時失之交臂。不但努力工作、辛勤建設後未有獲得市民掌聲,有時甚至招惹批評,被指好心做壞事,幸福感、獲得感一無所獲之餘更招致民怨,得不償失。

屯赤隧道開通卻招批評

就以上月尾剛通車的屯門至赤P角北面連接路(屯赤隧道)為例,這項工程原本就是一項重大基建,例如它是香港首條在海床底下鑽挖,使用飽和高壓技術建造的最長、最深海底隧道,而且更是首條免收費的過海隧道。新連接路也令屯門來往機場的時間只需十分鐘,較現時節省二十分鐘,這無疑對新界西的物流運輸及紓緩屯門公路等新西主幹道的擠塞問題帶來正面作用。

假若單純以工程及效益來說,市民理應因為省時和便捷而對政府的工程感到幸福和滿意。可是有關道路通車以來,坊間對新路的評價卻是以不滿為主,例如有上班族接受訪問時便指巴士路線規劃欠佳,令巴士在區內停靠過多車站而浪費時間,有傳媒更實測新路巴士線只比舊路的快2分鐘;至於駕駛人士對新路也沒有正面評價,反之他們回應得最多卻是屯門、東涌區內因為新路而造成更多交通擠塞。至於政府官員,當眼見辛苦建設經年的成果不獲市民讚賞及認同,試問他們又會否感到幸福感和滿足感?他們的士氣是否仍可持續?答案恐怕也是不言而喻。

施政要以市民角度考慮

屯赤隧道的個案其實頗能反映政府現時在施政上與市民存在不少隔閡。行政機關認為自己已盡力施政,只是未符市民的高要求或獲得應有支持。但另一邊廂市民卻覺得施政不到位,政府「點極唔明」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故根本難言滿足和支持。

要解開問題癥結,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政府施政的細節需要更為精準及細密,並且要從市民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單以部門行政方便或容易執行作考量。再用回屯赤隧道的例子,其實只有政府在規劃公共交通配套時靈活運用轉乘功能,就可以令巴士路線不用設置過多車站,反之更可開辦特快線來增強競爭力,突顯隧道的省時優勢。

此外,如果部門早已預先與地區加強溝通,了解區內交通樽頸的問題,並盡快進行改善及擴闊工作,區內擠塞自然就可減少,司機們的怨言自會轉成稱許。

總括而言,政府施政不但要講求效益及整體發展,而且更需以惠民為目標,在規劃及細節上從市民生活角度出發,這樣才算是急市民的所需、所急、所盼。亦只有能夠幫助市民解決生活不便和困難,這樣施政才會使市民有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此方面特區政府還得向中央政府多多學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