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燦爛的中國文明】厚德載物 保護生態

2021-01-18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即大地以其廣厚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有才能的人亦應效法,以深厚仁慈的態度來愛護萬物。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重視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容;歷朝歷代都會頒布有關生態環保的法令,制定保護自然的各種鄉約和戒律。

例如《秦律》就規定:春二月不准入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燒野草作肥料,不准採集剛發芽的植物或獵取幼獸、鳥卵和幼鳥。唐代《雜律》亦規定:「非時燒四野者笞五十,至山林失火者徒二年,延燒林木者流二千里。」刑罰遠較現今香港的法律還要嚴厲!道教的戒律中亦有規定:「不得驚嚇鳥獸」、「不得以火燒田野山林」等。

這種精神實際上來自古人將內在的美德,轉化到對待天地萬物之中。我們既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修身養性,亦要以同樣的精神對待身外之物。除了律例的規定,有很多古人的故事,例如三國時候,有一位精於醫術的人名叫董奉,他隱居廬山後,為人治病不取報酬。不過,他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經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株杏樹,病輕的,則栽一株。

許多年後,他治好了成千上萬的病人,種下的杏樹達到了十萬多株,鬱然成林。他還在杏林中設立倉庫,有人想買杏時,可將穀物放在倉中,然後去取相同價值的杏子。他每年把賣杏換來的糧食,全部用來賑救貧困的人和旅費不夠的遊客。後世每以「杏林春暖」稱譽他的崇高人品。

最近天氣寒冷,不時可以在社交媒體中見到有人提醒,遇到有流浪貓到停車場中停泊的車下取暖,不要驅趕牠們,開車前也要留意牠們是否在車下。還有更多人關心在寒冬下,長者和流落街頭上的人的生活情況。這種種溫柔的關心和提醒,正正是「厚德載物」的表現。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