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踴躍申留廣州 港生五月入職

2021-04-30
●42家企業為港澳學生提供就業、實習面試「直通車」。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42家企業為港澳學生提供就業、實習面試「直通車」。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線上線下齊申職位 灣區就業補貼誘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香港特區政府「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就業計劃」)推出短短數月已見成效。「線上線下同步招聘,在港的2019級畢業生,有的已在線上簽約,最快五月中旬來廣州入職。」29日,「融入灣區規劃未來」 2021年廣州市港澳台僑大學生實習就業專場招聘會在暨南大學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大三、大四的香港學生早早到場,為就業、實習探路。港資祈福集團負責招聘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已有香港學生通過線上面試方式成功獲得職位。

早上九點的暨大校園,企業招聘的展位已經火力全開。負責招聘的HR們熱心向前來諮詢、投遞簡歷的學生們招手、答疑。此次,廣州市工商聯攜手廣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商會發動42家成員企業齊齊進校擺攤招聘,線上線下共提供逾3,200個實習就業崗位,涵蓋經濟、管理、新聞、外語、文學、醫學、信息類等專業。

到內地工作 既忐忑又期待

祈福集團負責招聘的負責人連續面試了兩位香港學生,分別投廣告策劃職位和財務職位。她告訴記者,為響應香港特區政府今年1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祈福集團第一時間跟進且通過政府指定官網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企業部分報名,向香港青年提供可觀的崗位支持。

「不到半個月就收到數十封簡歷投遞。」該負責人稱,這些線上求職者大都來自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英國密德薩斯大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等學生,專業涉及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土木工程、新聞及傳播、哲學等。

梳理發現,在線求職的港青,年齡大都在22歲至25歲之間。該負責人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經過篩選,她親自面試了四位在港求職者,均是2019年畢業的香港學生。其中有一位在港工作了兩年的女生已經線上意向簽約,最快5月赴穗入職。

「她是第一次到內地工作,離港到新的城市工作,她一方面忐忑,另一方面也擔心疫情突發阻礙。」該負責人發現,疫情期間,在線求職的香港青年對於特區政府「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都非常心動。

享高薪補貼 冀惠及下屆港生

政府補貼一萬(港元,下同),企業出薪八千。對於不少畢業一兩年的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暨南大學線下招聘會現場,大三的財管專業的港生楊曉君一身黑色正裝,妝容清秀,經過簡單的巡場之後,她先後面試了三家企業。

「我對於特區政府出台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關注較早。」楊曉君說,一開始留意到這個信息都非常心動。在後續的研讀中也擔憂自己的能力會不太匹配,但她也肯定現時這個政策的推動力。

「不過好遺憾,我今年大三,等我畢業不曉得還有沒有這個計劃。」楊曉君略帶遺憾地說,好希望該計劃能夠繼續推動,惠及更多有志於在廣東發展的香港學生。

暨大畢業生 逾八成灣區就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該計劃周期之外是否還能延續享有高薪補貼,是不少求職學生討論最為熱烈的一個話題。祈福集團的招聘負責人稱,「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按原周期終止後,會繼續考評員工的能力匹配度,給與社會考核的標準薪酬。

港澳青年融入灣區,既是灣區所向,也是港澳所需。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彧介紹,暨南大學內招畢業生中,每年超過86%的學生就業於大灣區,其中超過40%留在廣州就業創業。港澳台僑學生中,近18%的學生在內地升學深造及就業創業,且這一比例近年來逐年上升。孫彧稱,隨着社會各界和企業積極暢通就業渠道,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樂於逐夢粵港澳大灣區,迎接各自的發展機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