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己丑說「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洪若震

 歲序更移,己丑代戊子,牛年將至之際,我們且來說一說這個「牛」字。

 孔子說:「牛羊之字,以形舉也。」「牛」字和「羊」字一樣,都是象形字,都是依動物的外形畫成的。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象形字,其實並不那麼簡單。

 「牛」字小篆寫作「」,許慎《說文解字》說「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角頭三」指的是「」字的上半部,有三個分叉,左右是彎曲的牛角,中間是牛頭;「封」指隆起的地方,即「」字中間那一橫,表示凸起的牛肩胛;「尾」指「」字下面那一豎,就是牛尾巴。許慎看到的是牛的全身,以為「」是有頭有尾的全牛象形。其實,「」字只是牛頭的象形。古代青銅器中有不少牛形圖案,如「」、「」,都象正面牛頭以及兩角兩耳之形。「」字正由此簡化而來,上面的彎筆是牛角,中間一橫其實是牛耳,而沒有所謂的牛肩和牛尾。「牛」甲骨文又寫作「」,中間是個V形,更像兩隻上豎的牛耳。

 《說文解字》對「牛」字的解釋是:「牛,大牲也」。我們先說說「大」,牛是體型龐大的動物,《說文解字》由牛之「大」著眼,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字。

 如「物」字,《說文》云:「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張舜徽先生認為,「天地之數」就是天地之事。民以食為大,天大的事,大不過填飽肚子;要填飽肚子,就得耕種;耕種靠的就是牛這種大傢伙。「物」是所有事物的總稱,牽牛耕田,正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根本,所以「物」從「牛」字旁。

 而計算事物,又稱一件、兩件,量詞「件」也從「牛」旁。「件」本來是動詞,《說文》說:「件,分也。從人,從牛,大物,故可分。」牛是大動物,代表大的物件,物件大,才可以再細分下去。「件」的本義就是分開、分解、分別。分解以後成為若干個體,又以「件」作為量詞。

 把物件從中剖開,就變成兩半。一半、兩半的「半」字小篆寫作「」,《說文》云:「半,物中分也。從八,從牛為物大,可以分也。」「」字上面是「八」,「八」就是「分」的意思;下面是「牛」。「半」的本義是把物體分割成兩半,牛代表體積大的東西,體積大,故容易分割,因此,「半」字也還是從「牛」字旁。「牛為大物」也好,「牛為物大」也好,《說文》對「物」、「件」、「半」等字的解釋都反覆強調了一個「大」字。

 我們再來說說「牲」。「牲」和祭祀有關,《說文》說:「牲,牛完全。從牛,生聲。」「牲」指的是用來祭祀的全牛。牛是古代最主要的祭祀品,獻祭時必須肢體完備。《穀梁傳.哀公元年》提到:「全曰牲,傷曰牛。」只有全身無損的牛才可以叫做「牲」。《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可以看到,郊祭所用的牛只因為嘴巴受了點傷,就被棄用,要重新占卜,找個吉日,挑選新牛,作為新的「牲」。又《左傳.成公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把郊牛的角咬損了,這牛也得棄用。所以,古代的人會在牛角上綁一塊橫木,一方面防止牛用角撞人,一方面也怕牛角被撞壞了,不好用於祭祀。

 「牲」字由全牛,又引申為牲畜的通稱。所謂「牲畜」,「牲」和「畜」又有不同。《周禮.庖人》注云:「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平日豢養著的牲口稱為「畜」,到祭祀時才改名叫「牲」。周代有一種官職叫「牛人」,就專門負責幫國家養牛,以備祭祀之用。

 甲骨文有一個「」字,外面是一重欄圈,裡面養著一頭牛,有時是一頭羊,這就是今天的「牢」字。「牢」,原本指關養牛羊的欄圈,後來引申為關押犯人的監獄。牛羊養在牢中,就是為了祭祀之用。鄭玄說:「禮將祭祀,必先擇牲,繫於牢而芻之。」為祭祀而養的牲畜也稱為「牢」,《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古代祭祀牛、羊、豬三牲齊備,稱為「太牢」,只有羊、豬二牲,就叫「少牢」。「太牢」比「少牢」高級,可見在古代的祭祀中,牛比羊更重要。

 古代祭祀,不但要求祭祀所用的牛要完好無損,還要求毛色純一。《尚書.微子》云:「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傳曰:「色純曰犧,體完曰牷,牛、羊、豚曰牲」。「犧」、「牷」、「牲」都是祭祀品,都從「牛」字旁。「犧」指的是純色的牲畜,《曲禮》提到天子以「犧牛」祭祀,「犧牛」即純色牛,天子祭祀必用純色。後世「犧」、「牲」二字合成一詞,「犧牲」本來是指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既純潔又神聖,後來引申為為公家付出生命或財產,也有褒義。「牷」和「牲」差不多,都是肢體齊全的牲畜。《說文》又說:「牷,牛純色」,因此,「牷」也指純色的牛。

 古人注重牛的毛色,一些從「牛」的字,都和顏色有關。像前面提到的「物」字,王國維先生就認為「物」的本義並不是許慎所說的「萬物」,而是雜色牛。「物」字右邊的「勿」是個象形字,像旗桿上有三條飄帶之形,本來指雜色的旗幟。「物」由「牛」和「勿」組成,是個會意字,指的就是雜色的牛。又如「」,指毛色斑駁有如星點的牛;「犖」,指色雜不純的牛;「牻」,指黑白相混的雜毛牛;「犉」,指黃毛黑唇的牛;「犥」,指黃白色的牛。

 在前人的眼中,牛因其大,故足以作為萬物的代表;牛全純以祭,因而具有聖潔的意味。在古代,祭祀和戰爭都是國家大事,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牛」字以及「牛」字旁的字,與「大」、與「祀」都有密切關係,與「戎」卻沒甚麼關係。新的一年是牛年,我們不妨以「牛」字為勉,求大、求全、求純;至於「燮理陰陽禾黍豐,調和中外無兵戎」,更是世人的共同心聲。

(本文及圖片由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己丑說「牛」 (2009-01-24) (圖)
古典瞬間:牛影幢幢入畫來 (2009-01-24) (圖)
豆棚閒話:過年祝福話福神 (2009-01-24)
亦有可聞:平遙遊走記 (2009-01-24) (圖)
文訊:百年堪輿—王者山河 (2009-01-24)
歷史與空間亦儒亦佛柳宗元 (2009-01-21) (圖)
亦有可聞:清代皇族過年習俗 (2009-01-21)
古典瞬間•郭瑀的「籠鳥」之喻 (2009-01-21) (圖)
詩話人生•漫話白居易的詩品人品 (2009-01-21) (圖)
豆棚閒話•龍袍上的補丁 (2009-01-21)
歷史與空間•歐體真功講硯田 (2009-01-20) (圖)
古典瞬間•回到魏晉過大年 (2009-01-20)
亦有可聞•古代祭祀用的牛 (2009-01-20)
豆棚閒話•蔡倫的光榮與悲劇 (2009-01-20) (圖)
文訊•讀中文 看世界 (2009-01-20)
歷史與空間:逝去聲音的再現:聽杜煥的南音 (2009-01-17) (圖)
開卷有益:揭秘中國古代節日的盛典 (2009-01-17) (圖)
古典瞬間:蘇軾論遊士失職 (2009-01-17)
亦有可聞:節令早春來 己丑願人美 (2009-01-17)
文訊:文房四寶展 (2009-01-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