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國康博士 綠意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為了應付日漸增加的固體廢物,政府計劃斥資3億元,在大嶼山小蠔灣興建第一期有機廢物處理設施,專門處理廚餘廢物。廚餘設施預料2013年完工,但設施每日吸納量僅400公噸,對於香港每日生產3,200公噸的廚餘廢料,只是杯水車薪,對整體減廢難起作用。目前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在內,要解決龐大的廚餘廢物,面對的是嚴重的污染問題。
傳統上要處理廚餘多數採用堆肥方式,但是堆肥的缺點很多:特別是堆肥處理時間長達2個月、佔地面積廣闊,並且會產生地下滲濾、臭味、污染水源等問題,更可能含有病原菌。此外,堆肥只可作為土壤的改良劑,絕不等於肥料。以北區沙嶺的堆肥處理廠為例,該廠用於處理厭惡性高的禽畜排泄物,每年耗費逾千萬元計,除了不符合環保原則外,亦欠缺經濟效益。
廚餘堆肥 破壞環境
政府表示,香港每日生產的3,200公噸廚餘之中,工商業佔700公噸,較容易分類,但餘下2500公噸來自家居,一般廢物與廚餘混雜,要進行分類並不容易。政府計劃在大嶼山小蠔灣發展的廚餘處理設施,每天收集及處理共400公噸廚餘,廚餘中含有磁器、玻璃、金屬、塑膠等雜物,這些物質不適合用作堆肥之用;此外,這些含有雜物的堆肥,在田野日積月累,污染土地,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深遠。
其實,廚餘擁有甚高的回收價值,透過生物方法可變成肥料,本公司早前開發成功的生物科技技術——ITAD技術,是現今世界最先進的環保科技之一,把易造成高污染、較難處理的有機廚餘,變成有機肥料。技術優點是分解過程不產生任何病原菌、雜質和二次污染,耗能少且處理周期短,具低成本、高效益。
ITAD技術 低成本高效益
政府若能落實大力推廣此技術,不但徹底解決香港廚餘污染問題,而且還可以帶動本地環保工程、整套環保設備生產和有機種植的綠色產業鏈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有助紓緩金融海嘯下的嚴重失業問題,而且也做到真正的資源100%利用、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採用ITAD技術處理廚餘,與堆肥方式相比,其實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堆肥方式是被動、消極的方法,而ITAD技術則是進取、積極、環保,並且有助大自然生態平衡,希望政府有關方面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