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專訪海軍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序三中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葛沖、實習記者趙一存
中國太平洋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海洋學會顧問、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原政委、海軍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序三中將日前在京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目前中國已完全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條件和能力,中國應該先造小航母,再一步步發展大型航母。
有關中國是否應該建造航母,以及是否有能力建造航母的議論,可謂由來已久。對此,有著近50年海軍生涯的張序三向本報指出,身為海洋大國的中國,擁有大面積的海域,沒有自己的航母肯定是不行的。
他認為,中國在技術、財力、人才等方面都已不存在問題。目前,中國在科技水平及建造能力方面已經達到建造航母的所需的標準和水平。
他告訴記者,雖然中國缺乏建造航母的經驗,但也建造了不少大型艦艇。當然,航母有自己的特點,與大型艦艇相比有很多不同。比如,建造航母所用的特種鋼材,要求就非常之高。這位海軍中將幽默地用手向記者比劃著道,「航母上面的鋼板不僅要很厚,而且技術參數要求也很高,不能隨便搞塊鋼板上去,那樣艦載機一降落就會壓出個大坑來的」。
「多花錢也值得」
他說,中國建造航母要靠自己的本事,要有錢還要有技術。「即使多花些錢也是值得的。」
張序三介紹,早在十幾年前他擔任海軍副司令員時,中國海軍就已開始從海軍航空兵和飛行員中,培養既能從事飛行工作,又會艦艇操作的優秀人才。他說,這些既會開船又能飛行的人,也完全能夠成為獨立駕駛航空母艦的艦長。「可以說,在航母的人才方面,中國是不缺的。」
至於航母建成後可能面臨的補給問題,張序三表示並不擔心。他說,中國雖沒有海外軍事基地,但卻有大型補給船,完全可以滿足遠洋航行的需求。
中國能克服建艦困難
這位海軍中將表示,相信中國通過努力,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難,建成航母。至於中國未來可能要建造的航母級別,張序三認為,應該一步步來,先造小航母,再造中航母、大航母。
談及中國建造航母時間表問題時,這位已有81歲高齡的老將軍舉高右手,大聲笑著對記者說:「在造航母問題上,我是一個積極分子,我是希望越早造出來越好。」
近年來,中國可能建造航母的消息傳出後,西方一些媒體便開始不斷炒作中國此舉將令周邊國家感到不安,並極力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對此,張序三反駁指出,中國一向奉行積極防禦戰略,即使軍事力量再強大,亦不會侵佔別國一寸土地,「中國軍事威脅論」根本是無稽之談。
強敵海上來犯 中國不處下風
海軍原副司令員張序三中將向本報表示,中國海軍目前已建設發展成一支由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是一支有效履行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鋼鐵長城。如果面對強敵侵犯中國領海,中國並不一定會處在下風。未來,中國海軍應著力加強航空兵部隊、潛艇和大型水面艦艇的發展,特別要重視人才的培養。
從小到大 取得非凡成就
談及中國海軍六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這位老將軍表示,中國海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大變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張序三指出,海洋是人類生活的新空間,作為海洋大國的中國,理應重視海洋的控制與開發,向海洋要「財寶」。他強調,中國一定要控制轄內的海權,只有這樣,才能談開發,而這就需要具備強大海軍和鞏固的海防。
張序三表示,中國海軍60年來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中國自身的大國地位和世界海軍強國相比,中國海軍仍不夠強大,仍需不懈努力。
但張序三也同時強調指出,中國建立海軍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祖國。若面對侵犯中國領海的局部衝突,中國海軍並不一定會處在海軍強敵的下風。
談及未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張序三表示,中國並不急於令海軍獨大,中國軍隊更重視發揮全軍的整體力量,強調各軍兵種協調作戰的總體實力。
全力發展 人才大型艦艇
張序三指出,雖然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實力仍有不少差距,軍費仍然十分有限。中國海軍的發展需要與國家發展階段相適應,需要和中國的整體戰略需求相適應。
至於中國海軍未來發展的重點,親歷中國海軍近半個世紀發展的張序三中將認為,未來中國海軍應著力加強航空兵部隊、潛艇和大型水面艦艇的發展,特別是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張序三還建議,中國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發展海軍裝備,要將軍費的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採訪最後,這位海軍中將動情地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海軍走過了不平凡的60年,進步的60年,戰鬥的60年,祝福中國海軍的明天更加美好。
願投身兩岸軍事交流
「我是一個與海有著不解之緣的人。」年屆81歲的老將軍張序三精神矍鑠地說。
據了解,在從軍44個年頭裡,張序三創造了中國海軍的多項第一,1954年,年僅27歲的他便升任「長春艦」艦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驅逐艦艦長;1983年,他率領人民海軍艦船編隊,歷時30晝夜,首航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及西太平洋;1988年,他成功協助指揮南沙赤瓜礁保衛戰,受到上級領導表揚。
憶及曾經親歷過的戰爭,張序三語重心長地說:「打仗是要死人的,會破壞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我雖然是一個軍人,但絕不願意看到戰爭發生。」但他同時強調,「如果有人膽敢欺負我們,我們海軍必定也會堅決予以反擊。」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最近表示,兩岸軍事交流,可從退役軍人間的接觸開始。對此,張序三表示,自己退役後,就曾和台灣的一些退役的高級海軍將領在公開場合有過接觸,並成為朋友。「如果兩岸關係發展還用得著我,需要由我來參與兩岸退役軍人間的交流,那麼我義不容辭。」
「艦長」主導中國海軍領導層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劉越山21日電】中國海軍建軍60年來,領導層構成已由成立初期的陸軍「旱鴨子」轉變為今天的「海鷹」將領,愈來愈多的「艦長一代」和科班專才相繼走上領導崗位,主導著中國海軍的發展航舵。
海軍成立初期,首任司令員蕭勁光、第二任司令員葉飛均為陸軍出身。但到1982年8月第三任司令員劉華清起,海軍專才開始進入海軍領導層。劉華清曾在前蘇聯海軍指揮學院學習。其後一任張連忠也有在海軍潛艇學校學習的經歷。
科班專才 艦長上位
目前,在中央軍委及總參謀部,中央軍委委員吳勝利和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均來自海軍。現任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曾先後在解放軍測繪學院海測系和大連艦艇學院艇長班學習,並先後在4艘國產導彈驅逐艦、護衛艦任職,還擔任過8年驅逐艦、護衛艦艦長,有著40餘年的海軍工作閱歷,曾在各級主要指揮崗位任職。
而今年初由總長助理升為副總參謀長的孫建國,也有逾40年海軍經歷:16歲參軍便在海軍潛艇學院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常規潛艇工作,任見習航海長、航海長。後又任常規潛艇副艇長、艇長,核潛艇艇長。孫建國被譽為核潛艇專家,外傳他曾在1985年冬末,以艇長身份指揮403艇進行遠洋航行訓練,一舉打破由美國「鸚鵡螺」號創造的核潛艇最大自持力84天的紀錄,創造了核潛艇連續海上巡航90天的新世界紀錄。
海軍現役4名副司令員均是「科班出身」。排名第一的張展南畢業於大連艦艇學院,歷任護衛艦雷達技師、航海長、副艦長,驅逐艦艦長、護衛艦艦長;大連艦艇學院院長。排名第二的顧文根中將曾任潛艇艇長、潛艇支隊長、東海艦隊副參謀長;而張永義和丁一平,前者曾任海軍航空兵大隊長,為海航專家;後者則分別畢業於海軍指揮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和國防大學,歷任掃雷艦大隊參謀長、護衛艦大隊長、驅逐艦支隊長。
海軍上下 形成「兩專」
除此,在海軍目前南海、東海和北海三大艦隊領導層中,南海艦隊司令員蘇支前曾任驅逐艦艦長,東海艦隊司令員徐洪猛歷任潛艇支隊長,北海艦隊司令員田中曾任掃雷艦大隊長。
軍事專家表示,目前中國海軍已形成了上下「兩專」:即高級將領和指揮人才多為「專才」,而中層指揮官和士兵均接受過「專門培養」。據介紹,海軍4所院校專門承擔軍官和士兵的任職培訓,每年培訓超過5,000人。
歷任海軍司令員一覽
蕭勁光(1950.04-1980.01) 47歲任職 陸軍轉任
葉 飛(1980.01-1982.08) 66歲任職 陸軍轉任
劉華清(1982.08-1988.01) 66歲任職 前蘇聯海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專業
張連忠(1988.01-1996.11) 52歲任職 海軍潛艇學校
石雲生(1996.11-2003.06) 56歲任職 空軍轉任
張定發(2003.06-2006.08) 60歲任職 海軍潛艇學校
吳勝利(2006.08- ) 61歲任職 解放軍測繪學院海測系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