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中國為迎接海軍成立60周年,23日在北方海濱城市舉行了隆重閱兵式。29個國家接受了邀請,其中有14個國家的21艘軍艦參與了這項盛大的海事活動。中國此舉,似乎是在向國際社會宣示新的國家戰略的起航,即從大陸傳統對接海洋文明,從內斂保守的「黃色文明」邁向外向開放的「藍色文明」。
新華社對此做了很形象的詮釋:從近海走向遠海,從蔚藍走向深藍。確實,當今世界,多國軍艦雲集的地方,除了亞丁灣,就是中國的青島,這意味著中國海軍一下子從蟄伏狀態變成了世界海軍的領銜主角。更重要的是,不事張揚的中國,這次特別高調,並首次展示了國產核潛艇。
過去,只要中國軍事有風吹草動,就會誘發此起彼伏的「中國威脅論」;現在,中國公開展示「藍色實力」,並不憚於公開自己的海權抱負,而且擬定了成為世界一流海軍強國的目標,卻為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和印度)所理解。
反駁「中國威脅論」
首先,中國此舉並非耀武揚威,恫嚇他人。否則就不會邀請其他國家的軍艦來訪,而只邀請相關國家的海軍軍官觀摩。中外海軍軍艦聚集青島,而且還有舢板比賽、各國海軍軍樂團演奏,凸顯了中國刻意製造的「和平、和諧、合作」的主旨。
二者,中國看似展示「藍色實力」實際上卻也有示弱意味。以中國首次展示核潛艇和炒得很熱的航母為例,看似很張揚,但是在美俄看來,中國核潛艇數量其實很少,反而會讓美俄等消除戒心。至於中國航母,雖然舉世關注,但尚未開建;即使中國有了航母,也只是證明中國跨入了航母俱樂部而已。中國海軍閱兵式,彰顯了中國智慧的強弱虛實辯證,達到了「一石三鳥」的目的:宣示了中國海權戰略的變化,又對外展示了中國海軍建設的開放與自信,更消弭了周邊海軍強國和鄰國的忌憚和不安。
三者,中國軍委高層幾乎全部來到閱兵式現場,凸顯中國海權戰略調整的國家意志。而對參加閱兵式的外國海軍而言,這是禮儀上的尊崇,也傳遞了中國海關現代化和遠洋化的信號。在筆者看來,這一信號的象徵意義並不亞於毛澤東在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的「站起來」宣言。那代表著落魄中國龍的甦醒,這一次則意味著中國長風破浪,揚帆成為海洋大國的開始。
海軍建設攸關國防安全
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某些精英人士反思「黃土文明」呼喚「藍色文明」還只是全盤西化的意識形態偏執,1990年代以來的海洋戰略調整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江澤民、胡錦濤兩代領導人都重視海軍的現代化建設,中國航母也醞釀多年。中國海洋戰略的調整,實際上是時勢使然。中國有300多萬的海洋領土和數萬公里的海岸線,從防禦的角度講中國也必須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此外,中國要突破美日澳同盟從南海到東海佈局的島鏈圍堵,則要發展在太平洋區域自由活動的海軍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國能源戰略遠及中東、非洲到南美,這就需要有強勢的遠洋能力去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於遠洋戰略,向來秉承謹慎的態度,就是擔心中國展示「藍色實力」誘發國際社會的憂懼。金融危機已降,中國地位提高,國際社會要求中國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這促使中國軍艦走進亞丁灣,實現了中國遠洋戰略的第一步。因此,金融危機是中國遠洋戰略調整的催化劑。不過,從這次中國海軍的閱兵式看,中國「藍色實力」的透明化展示,並非硬實力上的逞能,而在於強調中國文化的軟實力。
|